第一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概括、比较、分析,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难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出示情境图: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到了丰收的季节,果子都熟了。小动物们开始商量搞一次聚会。
2.整理信息: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6个竹笋分2份
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小熊猫在想什么?
(1)问题:6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可以怎样分?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 ○○○ ○○○○ ○○ ○○○○○ ○ 2.6个竹笋分3份
又来了一只熊猫,6个竹笋分给3只熊猫,怎样分? ○○ ○○ ○○ ○○ ○○○○ ○ ○ ○○○○
3.在比较中感悟概念
你能把这6种分法分分类吗? 4.抽象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
(1)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6个竹笋,分成3份,每份都是2个。(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6个竹笋,分成2份,每份都是3个,也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 出示“平均分”的含义 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小结:6个竹笋,我们在分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
5.练习
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1)小猫分鱼 理解平均分含义
(2)小猪分西瓜 怎样就能实现平均分 (3)分气球 在过程中理解平均分
三、动手、动口、动脑,深入理解概念。
帮助小熊猫分竹笋认识了平均分,小猴子急了,我们也要平均分! 1.分桃子
(1)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明确要“平均分”桃子。 12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桃子? (2)学生操作学具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汇报:
学生演示一遍演示,一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1个1个分,2个2个分,?? 小结:
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3个桃子。 2.分东西
拿出12根小棒,你可以把小棒想想成其他的任何东西。想象这把他们平均分给4个小动物或其他。
3.概括
用一句话说出, 把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4.练习
(1)分石榴,课件演示并填空 (2)试一试,分铅笔并填空 (3)分一分,分气球并填空 四、提升认识
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12根小棒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呢?分分看
12根小棒,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反之。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在提问题时,有的分不清是有用还是无用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