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多情的月亮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8:59: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国学部八年级语文教案

执笔者: 杨伟伟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班 级 时 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教学目标:1. 积累古典诗词中带“月”的诗句。 2. 感受诗词中“月”的形象。 3. 体味“月”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月”的形象。2.体味“月”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情境启发式 问题诱导式 归纳总结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集体备课建议: 说起月亮,我想很少有人会不喜欢,特别是我们古人。有 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随意一抖,便会叮叮当 当掉下许多个“月”字来。于是乎,“千里婵娟”是月,“小 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 水在手月在手”??我们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 亮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空灵澄澈、冰清玉洁的世界,感受 这一轮多情的月亮。 二、整体感知 1.预习:上课前一天从《中学生古典诗词三百篇》中选出十首 诗词让学生反复朗读 《望月怀远》《出塞》《鸟鸣涧》《月下独酌》《月夜》《枫桥夜泊》个性化修改: 《十五夜望月》《乌夜啼》《水调歌头》 2.感知:你喜欢这些诗词中的哪一首?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诗?这十首诗有什么共同点?(都写到“月”,说得具体一点, 都借“月”的意象表达了某种情感意蕴) 3.意象:简单说来,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概括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三、品读感悟 什么作用? 1.《月夜》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在具体的诗篇中,月亮这个意象有着怎样的意蕴,起着 情感意蕴: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梅》 2.《鸟鸣涧》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类文延伸:《望月怀远》《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一剪 情感意蕴:以月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类文延伸:《竹里馆》《山居秋暝》 3.《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情感意蕴: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寂寞清愁。 类文延伸:《月下独酌》《乌夜啼》《水调歌头》 4.《把酒问月》《春江花月夜》(节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酒问月》(李白)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情感意蕴:以月蕴含人生之短暂,时空之永恒。 类文延伸:《出塞》《石头城》 小结:由于诗人的身世境遇、人生追求等各异,加上时代背景的不同,“月”的意象便也有了丰富的内涵??,老师也忍不住对这轮“明月”说点什么—— 千年之前的夜晚 你装饰着诗人的梦 千年之后的春天 你目光清澈 轻叩我额头 “当”的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什么?同学们把它补出来吧,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四、诗意总结 是啊,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的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恒久相伴的诗意。 附:板书设计

此恨不关风与月多情的月亮 相思离别之情 悠闲自得之意 失意孤寂之苦 生命短促之辈

人生自是有情痴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教后反思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 杨伟伟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学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 因此我以十首写了“月”的诗引入,让学生课前反复诵读,再在这个感受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很快就把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

学生在“月”的意象分析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意象分析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意象分析必须注意意象的特点品质和诗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由于对“月”意象的情感意蕴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所以当分析到《把酒问月》(节选)《春江花月夜》(节选)时,学生无法从月亮所具有的普世情感上升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情怀,课堂出现了短暂的冷场,这不免略显遗憾。

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在过去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应试专家和老师们精心炮制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鉴赏活动,而是追求技巧的运用和答案的要点的完整性,跳过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我认为诗歌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术语、文化知识的抽象的植入转变到文化感悟的培养,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有关诗句的意象、意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虽不尽完美,但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搜索更多关于: 多情的月亮 的文档
多情的月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h9459bzie7dd7d92wq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