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冶机械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27.大批、大量生产的装配工艺方法大多是( )。
A.按互换法装配 B.以合并加工修配为主 C.以修配法为主 D.以调整法为主
28.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 )。
A.心轴外圆柱面 B.工件内圆柱面 C.心轴中心线 D.工件孔中心线 29.夹具的动力装置中,最常见的动力源是( )。
A.气动 B.气-液联动 C.电磁 D.真空 30.工件外圆柱面以90?V形块定位铣键槽,如图所示,其定位误差为( )。 A.Td B.0.7Td C.0.5Td D.0
31.工件以两面一孔定位时,菱形销的横截面长轴 两销的连心线。 a 平行于 b 倾斜于 c 垂直于
32.夹紧元件施加夹紧力的方向尽量与工件重力方向 ,以减小所需的最小加紧力。 a 一致 b 倾斜 c 相反
33.夹具中的 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不离开已占据的正确位置。
a 定位装置 b 夹紧装置 c 其他装置
34.在满足加工条件的前提下,少于六个支承点的定位,称为 。 a 完全定位 b 不完全定位 c 欠定位 35.两个或两个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称为 。 a 完全定位 b 不完全定位 c 过定位 36.未定位的工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 自由度。 a 三个 b 五个 c 六个 37.在两顶尖间装夹工件限制 自由度。 a 四个 b 五个 c 六个
38.圆柱体工件在长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 自由度。 a 二个 b 四个 c 六个 39.工件在小锥度心轴定位,限制 自由度。 a 四个 b 五个 c 六个 40.工件以两面一孔定位时,限制 自由度。 a 四个 b 五个 c 六个
5
安冶机械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
A.试切法 B.调整法 C.定尺寸刀具法 D.自动控制法 2.产生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等。
A.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B.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C.工艺系统热变形 D.刀具磨损 3.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的无切削加工方法有( )。
A.珩齿 B.精密铸造 C.挤齿 D.冷轧 4.车削时,产生强迫振动的原因有( )。
A.毛坯表面非常粗糙 B.高速回转零件的不平衡 C.加工断续面造成冲击 D.工件表层硬度不均匀 5.从误差分布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
A.误差的分散范围 B.误差的平均位置
C.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D.废品率的大小
6.下面的图中,哪几幅所表示零件的铸造结构工艺性较好? ( )
7.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 )。
A.塑性变形 B.表面烧伤 C.切削过程中的振动 D.金相组织变化 8.通常在哪些机床夹具上不设置对刀装置?( )
A.车床 B.铣床 C.刨床 D.磨床 9.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
A.工件定位基面的制造误差 B.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 C.工序基准与测量基准不重合误差 D.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误差 10.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可以用下面的哪几种方法?( ) A.采用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 B.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C.修改产品设计 D.增加操作工人
6
安冶机械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四、填空题
1.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 形状 、 相对位置 、表面状态或材
料性质等工艺过程。
2.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工序基准相对于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 ( 定位 )误差。
3.工件表面烧伤对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面层的 强度硬度下降,表面出现裂纹 。
4.工件定位时,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现象,称为 过定位 。 5.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 圆度 误差。 6.加工表面的 法线 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7.在齿轮精加工中,磨齿的生产率远比 剃齿 和珩齿低。 8.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 工序 为基本单元所组成。
9.在工艺成本中,不变费用是指与 零件年产量 无直接关系的费用。 10.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 内应力 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11.成形法铣齿轮齿形时所用的指状模数铣刀,其切削部分的形状与被切齿轮 齿形 的截形基本相同。 12.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也可称之为 颤振 。
13.加工精度包括 尺寸 精度、 形状 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14.按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要求,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拼装成的“专用夹具”称为 组合 夹具。
15.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 生产过程 。
16.拟订工艺路线的主要内容有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 工序集中与分散程序 、 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等内容。 17.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工序 。
18. 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 工部 。 19. 规定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 工艺规程 。 20.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称为 设计基准 。 21.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称为 定位基准 。
22.工件上有些表面要加工,有些表面不需要加工,选择粗基准时应选 不加工表面 为粗基准。 23. 一般轴类工件,在车、铣、磨等工序中,始终用中心孔作精基准,符合 基准重合和统一 的原则。
24. 外圆形状简单,内孔形状复杂的工件,应选择 外圆面 作定位基准。
25.为了使工件获得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力学性能,要进行 调质 热处理。 26. 调质一般安排在 机加工之前 进行。 27. 渗碳层深度一般为 0.5~0.8 mm。
28.在加工过程中,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 加工余量 。 29.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差,称为 工序余量 。
30. 尺寸链中,间接保证尺寸的环,称为 封闭环 。
31.在尺寸链中,能人为地控制或直接获得的环,称为 组成环 。
7
安冶机械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32.某组成环增大而其它组成环不变 ,使封闭环随之减小,则此环为 减环 。 33.某组成环增大而其它组成环不变 ,使封闭环随之减大,则此环为 增环 。
34.新型陶瓷材料的 强度 、 硬度 和耐磨性等远胜于金属材料。
35.从生产规模来考虑,机械加工自动线主要用于 大批大量 生产。
36.设m为装配尺寸链组成环数,在相同条件下,大数互换法的组成环平均公差是完全互换法的组成环
平均公差的 √m 倍。
37.V形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 外圆 面定位。 38.磨削时 温度 是造成烧伤、裂纹的根源。
39.车螺纹时,车床传动链误差将影响加工螺纹的 螺距 误差。
40.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 常值 系统误差,其大小和
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变值 系统误差。
41.深孔钻削时,刀具冷却散热条件较差,切削温度易升高,刀具 强度刚度 低。 42. 确定零件某一表面加工余量时,毛坯的 总 余量是各余量之和。
4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以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步改变毛坯的 形状 、 尺寸 、 相对位置和性能
和表面质量,直至成为合格零件的那部分生产过程。
44.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 表面粗糙度 , 表面缺陷层深度 , 空间位置误差 , 夹紧误差 。 45.将尺寸链中各相应的环,单独表示出来,按大致比例画出的尺寸图,称为 尺寸链 46.时间定额由 组成。
47. 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成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的生产称为 成批生产 。
48.对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零件,应以 加工余量最小 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9.夹具中的夹紧装置一般由 力源装置 、 中间传力机构 、 夹紧元件 三个部分组成。
50.精基准的选择应遵循 基准重合原则 、 基准统一原则 、 余量均匀原则 、
便于装夹 原则。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生产过程 2、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 4、生产纲领
5.六点定位规则 6、基准 7、加工余量 8、时间定额
9.工艺成本 10、定位误差 11、原始误差
12.工艺系统刚度 13、误差复映 14、系统性误差 15、加工硬化 16、自激振动 17、精密加工(光整加工)18、成组技术
19、CAPP 20、FMS 21、CIMS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