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授课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目标 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重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难点 典名著的方法。 第一课时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教学 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目标 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 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准备 释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三国演义》1.(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导入 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 8 )分钟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主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欣赏。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 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 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 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 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 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 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 发言。)【出示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 简介《三国演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生理解课文,激发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了学生阅读名著的2. 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4】 兴趣。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 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 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 《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新课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教学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 32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分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钟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 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