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参谋
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中医农业”是调整生物
——营养平衡改变化学农业现状的必由之路
孙洪峰 孙成 栾红伟
(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北京,102600)
NONG JIA CAN MOU三农问题
阳平衡”、“营养平衡”理论与农业植物营养平衡理论的跨界融合,是现【摘?要】“中医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是将中医的“阴
代生态学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对提高土壤
肥料利用率,改变化学农业现状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1?中医农业;植物营养平衡;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近代以前,中医这个概念在人们心中尚未形成。中医被称为汉医、唐“中医农业”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
医、国医,并影响着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在近代,西方医学随着列强侵略脚步进入中国,自此,出现了“中医”这一称谓,以区别于西医。
我国古代先人创立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一切物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机相互联系的。这一哲学思想直到现代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同。而我国的中医药理论,就是以这一哲学思想为骨架构建起来,并历经两千余年的岁月检验而经久不衰。她是中华民族生命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汇集,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理论现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中医药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的。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古代传统中医,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没有显微镜,许多物质肉眼看不到,所以有阴气和阳气平衡之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曦生前说过,现在微生态学是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其实,中医所说“阴气”,在现代微生态学里就是人体细胞,阳气就是“益生菌”。中医所说的营养之气平衡,就是营养平衡。就是现在讲的一是常量元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营养的99.9%;二是各种微量营养,即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酶。由此可见,中医农业历史悠久。与西医比较,中医药理论运作所追求的目标更为高远。中医药之最终目标不仅是帮助人类康复身体,更追求让人类达到《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健康长寿。中医药理论运作实践中,还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草药的采集,注重天然野生植物和农业有机绿色种植作物。
2?中医农业理论在种养生态循环农业上的实践与应用
中医农业既是医界和农业、动物界与植物界的跨界融合,又本是同根生,人、动物、植物同属于生物界。药食同源。人和动物体内的营养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土壤。食品粮食作物、饲草料作物、中草药作物等各种作物养分来源主要是从土壤肥料中获得。
2.1 根据中医“营养平衡”理论,遵循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比例关系,生产施用先进肥料是改变化学农业现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
所谓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比例关系,就是植物(作物)生长过程中前期所需要的营养量与植物生殖生长数量的比例关系。换言之,就是作物的施肥量与作物果实产量的比例关系必须协调、平衡。和中医的阴阳平衡一样,二者相互依存,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所需养分,生殖生长为下一代的营养生长提供条件;另外相互制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养分的竞争,当营养过剩时则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当生殖生长过旺时,则营养生长供给不足。它是由作物吸收养分的特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作物吸收营养的专一性。作物基本营养方式是无机营养,对作物施用有机肥,也要经过分解成无机养分离子后,才被大量吸收;2)作物吸收养分的选择性。植物组织内虽然可以分析出70余种元素,但作物对必须的营养元素是有选择性的;3)作物吸收养分的相对稳定性;①同一作物在不同土壤中吸收大致相似的养分量。如种植在世界各地不同土壤的小麦,其麦粒约含氮1.8%~2.2%,如品种相同,产量近似,则其含氮量更为接近;②种植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则可能极为悬殊;植物吸收营养的特性,决定每一种作物达到多大的产量,需要多少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水稻在北方黑土地、碱性土地需要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5:0.5;男方的酸性土壤为1:0.4:0.9,春玉米需要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53:0.53,夏玉米需要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33:0.33;和本科牧草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0.36:0.43。由此可见,根据中医“营养平衡”理论,遵循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比例关系,制定科学、合理、先进的肥料配方,生产先进的肥料,进行配方施肥,是改变化学农业现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2.2 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发展生态中医农业的肥料应具有的主要功能特点
1)三无:肥料产品无毒、无害、无味,不含有任何有害杂菌和重金属,无任何异味;2)三高:即产品含有高养分、高有机质、高腐植酸;3)两全:即肥料营养元素全、肥料功效全;4)一降:降解农残。利用植物源中草药提取物,与肥料混合,无残留、无污染,而且将土壤原有的农残降解去除。施用这种肥料,一般作物无需再施用农药(纯植物源中草药提取物,无污染、无残留)。
3?中医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目前农业基本上属于化学农业。中国已成为世界化肥消耗和生产第一大国,平均每增产一斤粮食就要施用一斤化肥;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是13.4公斤/公顷,其中60%~70%残留在土壤中;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板结,全国有机质平均不到1%;国土资源部2014年公布结果显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全国总的调查点位超标率为16.1%;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受到污染;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已经超过330万公顷;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慢性病患者量以每年300万数量增加。全球95%的人口呼吸污染空气,全球每年有约650万人死于室内外糟糕的空气质量。形式严峻,污染环境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迫在眉睫,而中医农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产率科技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肥料。
作者简介:
孙洪峰,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综合办主任、世科盟生孙成,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执行主席、农村教育发展中心院士工作室常务副主任、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中医农业、土壤肥料。
栾红伟,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经发办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肥料。
参考文献
[1]章力建,王道龙,刘若帆.中医农业理论初探与生产实践[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孙成.世纪田王新型缓释肥料技术抹及应用[M].台海出版社,2006.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