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课后作业18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Ba(OH)2 C.Na2S 答案D
解析SO2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可生成亚硫酸钡沉淀,A项不合题意;硝酸钡溶液中存在着硝酸根离子,当SO2溶于水后,溶液中的H、N 把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得到硫酸钡沉淀,B项不合题意;二氧化硫与硫化钠溶液可生成硫沉淀,C项不合题意;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SO2通入氯化钡溶液不会产生沉淀,D项符合题意。
2.SO2和CO2作为酸性氧化物,性质是极相似的。要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SO2和CO2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CO2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但SO2有较强的还原性、漂白性,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将SO2除去,通过品红溶液验证SO2已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的存在。
3.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
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 C.把硫铁矿磨成细粉,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该反应采用450~500 ℃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 答案A
解析硫酸工业生产中,在接触室中是用V2O5作催化剂,使SO2氧化为SO3,A项错误;使用热交换装置可节约能源,B项正确;把硫铁矿磨碎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使反应更充分,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项正确;反应温度采用450~500℃,主要原因是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高,D项正确。 4.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
B.Ba(NO3)2 D.BaCl2
-
1
A.Fe(NO3)2溶液B.Ba(NO3)2溶液C.无色溶液D.无色溶液答案C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解析A中,SO2被HNO3氧化为H2SO4,加BaCl2溶液一定生成BaSO4沉淀;B中,Na2SO3被HNO3氧化为Na2SO4,沉淀也是BaSO4;C中,先加硝酸无沉淀,再加BaCl2溶液,所得沉淀可能是AgCl;D中,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
5.如图所示是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
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现象 解释或结论 项 A a处黄色褪去 非金属性:Br>S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B b处变为红色 性物质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氧化C c处变为蓝色 性 d处红色先褪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漂D 去后恢复 白性不稳定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浓硫酸与Na2SO3反应产生SO2气体,SO2与Br2反应:SO2+2H2O+Br2
-
( )
H2SO4+2HBr,
说明氧化性Br2>SO2,无法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A项错误;SO2不能氧化I,再者溴水易挥发,不能排除Br2氧化I的可能,C项错误;SO2使品红褪色,加热后才恢复红色,D项错误。
6.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方法可行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答案D
解析①向浓硫酸中滴加水会导致酸液飞溅;②放置一段时间后,胆矾晶体会因失去结晶水而出现变白现象;③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KNO3溶液会因失去一部分水而析出晶体;④中会因浓硫酸吸收烧瓶中的水蒸气而使烧瓶中压强减小,试管中的水会在导管中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7.(2018·嘉兴一中高三期末考试)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废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n(SO4)3-0.5n]m,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炉渣中FeS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3O2+12HB.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H2O2溶液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干即得绿矾
D.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C
解析炉渣加入硫酸溶液的同时通入氧气,得到的固体W为S和SiO2,灼烧得到气体M为二氧化硫,溶液X为含有Fe的溶液,调节溶液pH得到溶液Z,加热Z可以得到聚铁胶体,溶液X中加入铁后充分反应生成的溶液Y为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炉渣中FeS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硫酸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3O2+12H
3+
+
3+
+
4Fe+4S↓+6H2O
3+
4Fe+4S↓+6H2O,故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H2O2溶液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故B正确;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矾,C错误;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减少,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偏大,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①中试剂 Ba(NO3)2溶A 液 B 品红溶液 紫色石蕊溶C 液 酸性KMnO4D 溶液 ①中现象 解 释 2+ 生成白色S 与Ba生成白色沉淀 BaSO3沉淀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溶液变红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紫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3
答案A
解析SO2通入Ba(NO3)2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SO2+H2O
-
H2SO3,H2SO3电离出的H提供了酸性环境,而
+
N 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 氧化成S ,故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4,而不是
BaSO3,A项解释错误;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9.在环境检测中常用检气法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原理是SO2与KIO3发生反应,用一种有机物作指示剂,其可能反应如下(未配平): ①KIO3+SO2+H2O②KIO3+SO2+H2O
I2+H2SO4+KHSO4 KI+H2S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气法是按照反应①原理设计的 B.检气法是按照反应②原理设计的
C.反应①②均可以设计成检气法,但考虑到相同量KIO3①消耗SO2少,所以检气法是按①设计的 D.反应①②均可以设计成检气法,但考虑到相同量KIO3②消耗SO2多,所以检气法是按②设计的 答案A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利用SO2与KIO3反应生成碘单质,利用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来检验二氧化硫,所以A选项正确。
10.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残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来加入的铁
粉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和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4 答案A
B.2∶7 C.1∶2 D.8∶31
解析设原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y。
Fe + H2SO4 Fe+CuSO4
FeSO4+H2↑ 1mol
1mol
x
FeSO4+Cu Δm 1mol
x
固体减少的质量为56x
8g 8y
y
固体增加的质量为8y
因为残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来加入的铁粉质量相等,所以减少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质量。 56x=8y 所以y=7x
所以n(H)∶n(S )=2x∶(x+y)
+
=2x∶(x+7x)=1∶4。
11.(2018·湖南六校联考)现有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 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