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7 15:36: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介入,因为网络媒体主要是转载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同时传统媒体也会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繁杂与不确定性,使得传统媒体在刊载网络信息之前需要“把关人”的重新把关,从而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其次,资源共享。网络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息息相关,网络媒体可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不仅传统媒体强大的品牌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雄厚的人力资源也是网络媒体必须依靠的。最后,优势上互相利用。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双方相互依托,互相联动,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四)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

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机

制,其次要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外还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提高网民自身素质

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0

一是要加强网民自律意识的培养。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网络的使用者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要使网络舆论监督健康良性地运行,就需要网络的使用者具有一定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网民的自律教育已成为提升网民道德品质的关键。要通过各种形式,坚持不懈的对网民进行自律教育,增强网民的网络责任感,使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也能自觉遵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人们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来处理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的能力。

二是网民应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网民打破了传统媒体编辑人员对新闻传播内容“把关权”的垄断,这种“把关”权利的转移也有人称之为“泛化编辑”。在互联网媒体中,网民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即由原来的信息接收者演化为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把关者,作为“泛化编辑”的网民应该承担起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监督的环境。网民在网上发布一言一语,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切忌随意发布不实信息、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信息,否则,对社会、对其他网民都将造成巨大影响。不发布不良信息,及时举报有害信息,从源头上使那些对社会产生危害,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舆论无立足之地,构建起良性的、健康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

在现代社会,在推进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化的引导及对网络使用者媒介素养的培养来规范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让它在复杂的社会运行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的作用。网络将会真正反映民众呼声,积极有效的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切实解决现实中

11

的问题,从而将中国民意表达的历史、舆论监督的历史引入新的篇章。我国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由于笔者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认识有限,对一些问题还没有做到十分科学的论证,不少的问题及建议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淑芹,曾珍:网络舆论监督:公共权力制约的新途径,

12

前沿-2011

年3期。

2、 刘艳丽:试论网络舆论监督, 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2期。 3、 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05月。

4、 陈咏梅:论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重性, 新闻世界-2011年7期。 5、 吴建华,郭智勇:当代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政治文化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5期。

6、 周子夏:政府如何应对公众的网络舆论监督,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3期。

13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hk1x8qa772teb98imw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