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 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 角度1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针对训练|
1.[2019·邢台一模]许多饼干类食品的配料中都用到了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作膨松剂,这是因为两种物质受热后都可以产生气态化合物。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后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食品级碳酸氢铵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使用食品级碳酸氢铵。②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食品变得松软。常用的膨松剂主要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作出猜想依据碳酸氢铵的 ,小明认为其受热后产生的气体是:H2、N2、NH3、CO2和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红认为不可能有H2、N2和O2,理由是 。通过讨论,大家确定如下猜想: Ⅰ.NH3;Ⅱ.CO2;Ⅲ.NH3和CO2。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T6-3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溶液X是 (填试剂名称),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可能导致 而使试管炸裂。
图T6-3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装置改正后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①试管A内壁有水雾;
②导管口a处可以闻到 ,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导管口b处X溶液变浑浊。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延伸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氢铵还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结合实验提出正确保存或使用碳酸氢铵的建议: 。 2.[2017·河北]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T6-2所示装置中的 (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图T6-2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 。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3.[2019·廊坊安次一模]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1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乙: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丙: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1
操作①: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
。
量气泡冒出。实验结论:猜想乙成立。
操作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 色。实验结论:猜想丙成立。
反思交流(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
(2)对于实验出现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咨询老师后得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质由 (写化学式)组成。 提出问题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2同学们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CO2,原因是 。 实验验证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T6-4所示实验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观察到 ,
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图T6-4
知识拓展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填“能”或“不能”)。
4.[2019·唐山丰南一模]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和沉淀产生。为了探究生成的气体和固体沉淀的成分与产生原因,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硫;猜想二:二氧化碳;猜想三:氢气。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其原因是 。 查阅资料①SO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剧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为SO2,他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 ,确定生成的气体不是SO2。
(2)乙同学利用如图T6-5所示装置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为H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中有水珠,发
2NaOH+H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