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轮胎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侧
一、橡胶轮胎的定义和特点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轮胎行业包括3个子行业,分别是车辆、飞机和工程机械轮胎制造、力车胎制造和轮胎翻新加工。轮胎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结构划分为斜交线轮胎、子午线轮胎。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指充气轮胎外胎、内胎和实心轮胎的制造 。
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
工程机械轮胎制造、力车胎制造和轮胎翻新加工轮胎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结构划分为斜交线轮胎、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胎与斜交线胎的根本区别在于胎体。斜交线胎的胎体是斜线交叉的帘布层;而子午线胎的胎体是聚合物多层交叉材质,其顶层是数层由钢丝编成的钢带帘布,可减少轮胎被异物刺破的几率。斜交轮胎具有胎面和胎侧强度大的特点,但胎侧刚度较大,舒适性差。由于高速时帘布层间移动与磨擦较大,因此并不适合高速行驶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垫带3部分组成。也有不需要内胎的,其胎体内层有气密性好的橡胶层,且需配专用的轮辋。世界各国轮胎的结构,都向无内胎、子午线结构、
橡胶轮胎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扁平(轮胎断面高与宽的比值小)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外胎由胎面、胎侧、缓冲层(或带束层)、帘布层及胎圈组成。用于承受各种作用力。胎侧是轮胎侧部帘布层外层的胶层,用于保护胎体,又有弹性。
二、橡胶轮胎行业分析
2011 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所谓“复杂”,表现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的“严峻”及其应对政策的“纠结”。一方面,国内经济调结构的任务艰巨,经济增速逐季下降,并受到欧债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双重侵扰;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受制于经济调整和弱势美元,效果折扣不少。无论是经济运行本身,还是表现在政策上,都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早穿棉袄午穿纱。 2011 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可以用两个核心经济指标来描述:GDP 和CPI。根据经验统计,在正常状态下,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与其物价上行保持一致的趋势。但放在过去这一年的小区间来看,这一规律似被“注水”。 中国经济虽然从全球金融危机的低谷中逐步复苏,基本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在2011 年却走出了增幅逐季回落的轨迹,中国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速分别为11.9%、11.1%、10.6%,全年GDP同比增长10.3%,当前国民经济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宏观经济对轮胎行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增长幅度的回落,国内货物运输量的减少,汽车产销量的下行,对中国轮胎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重的。分析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市场需求缩减。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美国、欧
橡胶轮胎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盟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和输美轮胎特保案的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轮胎的需求将有所减少。中国轮胎产销增长主要是靠国内需求拉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货物运输量减少,汽车产销增长幅度回落,直接导致国内轮胎替换市场需求和配套市场需求的下降。国内外轮胎市场需求开始下降,对轮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据调查,部分轮胎企业因市场需求下降、产品库存上升、 销售持续低迷,进而进行限产或降价促销。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如果蔓延和扩展,甚至会导致市场营销的价格战。
二是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上行。在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12年以后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世界轮胎企业都逐渐恢复正常生产,扩大经营规模,以天然胶为主的原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加之产胶国受天气干旱的影响,橡胶产量下降,使得天然胶供应显得紧张,2011年12月,市场价格一度涨至31800 元/吨, 并持续在30000元/吨的高位波动运行。这将给原材料采购带来较大的 市场风险。同时,也对原材料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橡胶市场行情变化, 准确把握橡胶价格的波动节奏,及时、低价地进行采购。
三、国家对橡胶轮胎行业调控政策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政策,这对轮胎产业带来长期利好,为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范轮胎行业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升级,工信部
橡胶轮胎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0月11日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与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政策》大幅提高了轮胎产业的进入门槛,同时要求到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这将推动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该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产品调整、技术政策、配套条件建设、行业准入、投资管理、进出口管理、品牌与服务、废旧轮胎回收与利用。
该政策的发布将对促进轮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指导轮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此次出台的《轮胎产业政策》主要目标包括:(1)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布局、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推进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大变强。(2)坚持市场为主导,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和落后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3)鼓励轮胎生产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4)建立轮胎召回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5)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该政策指出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2015年基本实现装配轮胎子午化和无内胎化。严格限制斜交轮胎发展,除航空轮胎外,不再新增斜交轮胎产能。淘汰年产50万条及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