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2:24: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X型题]

102.窦房结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 B.4期最大舒张电位不稳定 C. 无明显的平台期

D.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较小 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103。快通道是指:

A。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 B.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 C.窦房结钙离子通道

D. 浦肯野细胞钠离子通道 E.房室结钙离子通道 104.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动作电位时程长 B.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C. 参与活动的离子种类多 D. 有效不应期长 E.4期自动去极化

105.引起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的因素是: A.细胞膜钾电导增加 B. 细胞膜钠电导减少 C.乙酰胆碱

D. 钠—钾泵活动增强 E.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

106.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 A. 去极速度快

B.动作电位幅度大 C. 传导速度快 D.复极速度快

E.0期去极化由Na+快速内流引起 107.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 A.将Na+泵出细胞,将K+泵人细胞 B.泵出和泵人的Na+、K+量不等 C.需要能量供应 D. 只在4期内运转;

E.Ca2+的主动运输由Na+—K+. 泵间接提供能量 108.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征是: A.4期能自动去极

B.4期去极由Na+背景电流引起 C. 0期去极速度较慢 D,有明显的超射

E。o期去极化幅度受细胞外Ca2+浓度影响

109.在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下列各期: A.相对不应期

25

B.超常期 C。低常期

D. 绝对不应期 E.有效不应期

110.心室肌的生理特征是: A.有传导性,有收缩性 B.有收缩性,有自律性; C.有自律性,有兴奋性 D. 有兴奋性,有传导性 E.有兴奋性,无自律性

111.慢反应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速度慢 B.0期去极时程长

C.无明显的复极化1、2期 D.无明显的超射 E. 0期去极化幅度小

112.出现心脏异位起搏活动的原因有: A.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 B.窦房结自律性显著降低 C.窦房结自律性活动传出阻滞 D. 潜在起搏点自律性降低 E.非自律细胞转变为自律细胞 113.细胞外高钾将导致: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 C心室肌传导速度减慢 D.窦房结自律性升高

E.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去极化)

114.当K+升高时,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将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浦肯野细胞。期去极速率减慢 B.窦房结细胞。期去极速率加快 C.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

D.房室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 E.心室肌细胞传导速度减慢 115.细胞外高钙时: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上移 C. 窦房结细胞。期去极速率加快 D.浦肯野细胞兴奋性升高

E.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 116. 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有: A.阀电位水平 B.静息电位水平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 D.细胞直径的大小

E..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117,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 A.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B.阈电位水平

C.4期膜电位去极速率 D.0期去极速率

E.4期膜内净外向电流增长速度

118.在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中:

A,阈电位下移,而静息电位不变,则兴奋性降低 B.阙电位不变而静息电位超极化,则兴奋性升高 C.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愈大,则兴奋性愈高 D.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变小,则引起兴奋所需要的刺激阈值将减小

E.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决定了心肌是否具有兴奋性

119.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处于超常期时: A.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低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小于正常 C.兴奋传导速度低于正常 D.兴奋性高于正常 E.Na+通道已完全复位

120.在下列心动周期的哪个时相中,心室肌对外来刺激不发生反应: A.心房收缩期 B.心房舒张后期 C. 心室舒张期 D. 心室收缩期 E.心房舒张早期

121.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主要是根据:

A。心肌自律性的高低

B.动作电位。期去极速度的快慢 C. 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D.传导速度的快慢

E.动作电位。期去极化幅度的大小

122.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决定了 A.有效不应期的长短 B.相对不应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D. 超常期的长短

E.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123.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A.搏功 B.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后负荷

26

E. .前负荷

124.正常心动周期中:

A.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内 B.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舒张期内 C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内 D. 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内 125.心肌的收缩强度取决于: A.心肌出收缩能力 B.后负荷 C. 前负荷

D.参加收缩的心肌纤维数目 E.心肌动作电位大小

126.下列哪些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减少: A.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B.心肌后负荷增加 C. .扩张颈动脉窦 D. 夹闭—-侧颈总动脉 E.刺激心交感神经

127.在心肌收缩能力和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可使: A.每搏输出量减少 B.等容舒缩期延长 C.射血速度减慢 D.心室充盈期延长 E.等容舒张期延长

128,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 A.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 B.心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 C.房室办和半月办都关闭 D.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 E.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

129,每一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期包括: A.等容收缩相 B.快速射血相 C.减慢射血相 D.心房收缩期 E.等容舒张相

130.从心脏本身来讨论控制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A.异长自身调节 B.等长自身调节 C.后负荷 D.心率

E.乙酰胆碱的作用

131.以下哪些因素能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使搏出量发生改变:

A.心室舒张充盈期持续时间

B.心肌收缩能力 C.静脉回流速度

D.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 E.心舒末期充盈量

13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A.后负荷

B.心肌收缩力 C. 前负荷 D.心率

E.心舒末期容积

133.有关血流阻力与血压的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A.血压: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 血流速度: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 血管总口径: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D.Q0C△P×R

134.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是: A.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弱 B.输血、输液过多 C.右心室射血功能减弱 D.骨骼肌挤压作用减少 E.全身静脉收缩,

135.有关动脉脉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动脉管内压力与容积的变化造成 B.开始于主动脉、随血流传播 C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D.传播速度与血流速度相等

E.传播速度与动脉壁的可扩张性呈反比

136.长期卧床或体弱多病者,由平卧突然直立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其主要原因: A.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降低

B.静脉管壁紧张性较低,可容纳较多血液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肌肉挤压作用减弱 E. 贫血

137.中心静脉压高低可反映: A.静脉回心血量多少 B.血量的多少 C. 心脏射血能力 D.动脉血压的高低 E.输血、输液量

138.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是: A.使血液连续流动 B.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C. 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D. 维持正常血压

E. 容纳循环血量的大部分

27

13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A.心输出量 B.大动脉弹性 C.外周阻力

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E.心率

140.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包括: A.心肌收缩力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C.胸腔负压 D. 心率 E.体位改变

141.能引起动脉脉搏波上升支斜率变大的因素有: A. 每搏输出量增加

B. 大动脉管壁可扩张性降低 C. 外周阻力降低 D. 主动脉办狭窄 E.主动脉办关闭不全

142.引起血管舒张的神经机制有: A.交感缩血管神经抑制 B.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 C.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 D. 轴突反射

E.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兴奋 143.刺激心速走神经可导致: A.心率减慢

B.心房肌收缩力量减弱 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 心房肌不应期延长 E.心房肌不应期缩短

144.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A.在体位改变时可受到刺激 B.在压迫颈总动脉时活动减少 C.兴奋时可引起反射性血管舒张 D.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 E.兴奋时可引起心输出量减少 145.颈动脉体的生理特点是:

A.发出的神经冲动可影响心血管中枢的活动 B.其感受器在血液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兴奋 C. 其感受器主要是对动脉血氧分压而不是氧含量的变化敏感

D.按每克组织计,其血流量与脑组织的相同 E.其感受器在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兴奋; 146.促使冠脉血流量增加的因素是: A,主动脉血压升高 B.心肌代谢加强

C.心率减慢

D. 交感神经兴奋对冠脉的直接作用 E.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大 参考答案 [A型题]

1.C 2.B 3.C 4.E 5.E 6.A 7.C 8.C 9.C 10.D 11.C 12.D 13.D 14.D 15.E 16.E 17.D 18.D 19.E 20.E 21,.E 22.A 23.E 24.B 25.A 26.D 27.D 28.C 29.A 30.D 31.B 32.B 33.D 34.B 35.D 36.D 37.D 38.C 39.E 40.C 41.A 42.E 43.B 44.D 45.A 46.D 47.D 48.E 49.D 50.B 51.B 52.D 53.E 54.E 55.C 56.C 57.B 58.B 59.D 60.B 61.B 62.A 63.B 64.A 65.C 66.B 67.A 68.B 69.D 70.C 71.C 72.E 73.D 74.B 75.A 76.D 77.C 78.A 79.D 80.C 81.D 82.D 83.C 84.E 85.A 86.E 87.B [B型题] 88.B 89.C 90.A 91.D 92.C 93.A 94.E 95.C 96.E 97.C 98.C 99.D 100.C 101.A [X型题]

102.BCDE 103.BD 104.ABCD 105.BC 106.ACDE 107.ABCDE 108.ACE 109.ABE 110.ADE 111.ABCDE 112.ABC 113.ABDE 114.ACE 115.ABCE 116.ABCDE 117.ABC 118.DE 119.BCD 120.DE 121.BCE 122.ACE 123.ABC 124.AC 125.ABC 126.ABC 127.ABC 128。ABCD 129.ABC 130.ABC 131.ACE 132。ABCDE 133.AC 134.ABC 135.ABCD 136.BD

137. ABCDE 138.ABCD 139.ABCDE 140.ABCE 141.ABCE 142.ABCDE 143.ABCE 144.ABCE 145.ABCE 146.ABCE 第六章 呼吸 [A型题]

1. 当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除后:

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7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B. 动脉血CO2分压升高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C. 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

D. 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 E. 动脉血H+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增强 2. 支管哮喘时:

A.小气道管径增加,阻力亦增加

28

B.小气道管径减小,阻力亦减小

C. 支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增加,吸气困难 D. 支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减小,呼气困难 E.呼气比吸气更困难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4.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内压的特点是: A. 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即呈负压 B.胸膜腔负压随呼吸运动周期性变化 C.胸膜腔负压来自肺的弹性回缩力

D.乎和吸气末胸膜腔负压为——0.67一——1.33kPa

E.用力呼气时,胸膜腔内压仍为负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 由肺泡工型细胞所分泌 D. 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之间 6.肺的顺应性变大可由于: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B.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C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D. 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扩大 B.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扩大 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缩小 D.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缩小 E.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均无变化 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 吸气肌收缩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9。形成胸膜腔内压的因素是: A.大气压一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 肺内压+跨胸壁压 D.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E.大气压十肺回缩力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hskf4rgiu17c1937420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