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法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6:21: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界面上积累负电荷,与场源反号,按异性相吸的道理,低阻体对场源发出的电流线起吸引作用。

9、研究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分布规律有怎样的意义?影响探测深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勘探深度是指在给定装置条件下能产生可靠相对异常、可查明探侧目标的最大深度。 研究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对电阻率法勘探有很大意义。因为,地面电阻率法是根据地表电流密度的变化来判断地下电阻率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的存在。集中于地表的电流越多,流入地下深处的电流就越少。当埋藏于深部的岩石中的电流密度很小时,岩石电阻率的差异对地表附近电流密度的影响很小,因而能够进行勘探的深度也就小了。

要想增大勘探深度、只有增加供电极距。AB越大,勘探深度也越大。 二、电阻率剖面法

1、电阻率剖面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分类?

总体特征:供电极距不变,整个装置沿观测剖面线移动,逐点观测视电阻率的变化。根据勘探深度和供电极距的关系,由于供电极距不变,勘探深度就保持在同一个范围内。因此电阻率剖面法研究的是某个深度范围以上横向上电阻率的分布情况。

主要可分为:联合剖面法,适用于探测陡倾的低阻体;(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适用于面积性测量;中间梯度法,适用于探测陡倾的高阻体;偶极剖面法等。 2、联系“联合剖面法”方法的命名说明“联合剖面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适用范围?

总体特征:联合剖面法是用两组三极装置进行测量,这是“联合”一词的由来。每组三极装置有一个无穷远极。在同一测点上,两组三极装置各测一次。在低阻体上方有正交点存在,在高阻体上方有反交点存在。优点: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异常幅度大。缺点:该测量方式工作效率低,因为一点测量两次,装置比较笨重,有笨重的无穷远极存在。受地形和地表岩性不均匀的影响大,易使曲线发生畸变而出现假异常。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寻找产状陡倾的层状或脉状低阻体或断裂破碎带。

3、联系“中间梯度法”方法的命名说明“中间梯度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和B相距很远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和N在A、B之间的中部约(1/2-1/3)AB的范围内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此外,MN还可以在平行于主剖面线AB的几条相邻测线中部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旁测线与主测线的最大垂直距离不超过1/6AB。由于中间梯度法布设一次供电电极可同时观测数条测线,因此工作效率较高,且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供电电极附近电性不均匀的影响。

中梯法中由于AB很大,在AB中部测量范围内的电场可以认为是均匀电场,视电阻率曲线所反映的必然是MN电极附近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用中梯法寻找高阻岩脉(如伟晶岩脉、石英岩脉等)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例如对直立高阻脉来说,其屏蔽作用明显,排斥电流使其汇聚于覆盖层。这将使jMN增大而使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阻脉上方出现突出的高峰。

- 5 -

对于低阻的、不宽的断层破碎带等良导直立薄脉,由于水平电流线均垂直于它(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连续,切向分量为零),使jMN变化不大,视电阻率异常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此法追索高阻陡倾地质体。

4、联系“对称四极剖面法”方法的命名说明“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适用范围?

对称四极剖面法,顾名思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分别相对于测量点对称,在观测过程中,四个电极保持相对位置不动,同时沿侧线移动。从场的特点看,对称四极剖面法是两个异性点电流源的场,其位于供电电极的中部,故其正常场也是均匀场,且异常的特点与中间梯度法类似。但由于在对称四极剖面中测量电极是与供电电极同时移动的,故视电阻率曲线比中间梯度法复杂一些,生产效率也低一些。因而,一般能用中间梯度法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对称四极剖面法解决。即:对于寻找高阻岩脉,对称四极剖面法不如中间梯度法经济、效率高;对于探测良导薄脉,又不如联合剖面法异常反映明显。因此,对称四极剖面法一般不用于寻找薄脉状地质体,在工程、水文及环境地质调查中多用于面积性测量,探测浅部基岩起伏,寻找构造破碎带,以及厚岩层等地质填图和普查工作,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圈定岩溶的分布范围及追索古河道等,应用较为广泛。 5、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有什么区别?

电阻率剖面法是采用固定极距的电极排列,沿剖面线逐点供电和测量,观察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由于电极距不变,勘探深度就保持在同一范围内。因而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可以把地下某一深度以上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沿剖面方向的分布情况反映出来。电阻率测深法是采用在同一测点上多次加大供电极距的方式,逐次测量视电阻率的变化,反映该测点下电阻率有差异的岩层或岩体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6、表土电性不均匀对视电阻率曲线有什么影响?怎样消除?

覆盖层电性不均匀,将导致视电阻率曲线出现锯齿状跳动,视电阻率异常往往不明显,甚至曲线图上不出现低阻正交点。

消除表土电性不均匀的影响,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1)、比值曲线法

对于联合剖面法,比值曲线定义为:

?sAB?sBF?B;F?A

?s?sA即将每个测点上所测的?s与?s按上式计算出F和F,逐点计算便可得到两条新的曲线-比值曲线。与?s曲线相比,比值曲线可以突出?s与?s分异性较好的异常;对于

ABABAB?sA与?sB因地表地形和电性不均匀体的干扰而同步起伏的异常可大为压制;可压制或消除

MN间距不准的影响;把F曲线与?s视电阻率曲线对比分忻,可以分辨强干扰下的弱异常。

- 6 -

(2)、歧离带变化率曲线解释法(简称歧变法)

此法是一种整理解释联合剖面资料的新方法,简称为“歧变法”。视电阻率曲线歧离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AsiBsiAsi?1Bsi?1

式中,?为希腊字母?的大写,作为歧离带变化率的符号。i、i+1为?s的前、后记录点点位,?值的点位在它们的中间。歧离带变化率曲线的横轴,以?=1的水平线表示;纵轴用线性算术坐标,也可用对数坐标。

??????????????AsiBsiAsi?1Bsi?1logFiAFiA ?A 或 log??AFi?1logFi?1可见,?曲线是在F曲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联合剖面歧离带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理论计算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阻球体或陡立低阻薄板体上的视电阻率数据,计算出歧离带变化率后,会呈现一个山峰状突起的异常,其形态犹如希腊大写字母?。一般说,典型的?峰值异常,多半由良导体引起。在歧变曲线上,主要注意?大于1的点。若这种点的左右邻近点上?也大于1或接近1,这种点称作异常点;若这个?大于1的点旁侧紧跟着?极小值点,则不能称作?异常点;若一段曲线跳动频繁,相邻点分别在?=1水平线上下分布,也不能作为异常,凡是?小于1的点,都不是异常点。

歧变曲线计算简单,定性解释较直观。它能消除浅而小的地电不均匀体、微小地形和高

阻薄层的干扰,削弱接触带背景异常,压制电性和厚度稳定变化的覆盖层影响,区分平列低阻体异常,突出陡倾良导薄脉或低阻球体等有用异常。但不宜划分陡倾岩性界面或圈定高阻岩层。

7、地形对视电阻率曲线有什么影响?怎样消除?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复杂,可能掩盖或改变由地下电性异常体引起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如本来对应地下低阻体的正交点由于地形的影响在曲线上呈现反交点的特征。因此,如不做地形改正直接解释曲线,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为了消除地形影响,突出有用异常,目前一般采用下列经验公式作地形改正:

?s实测?=地形

?s?0改s- 7 -

实测式中?s是?s实测值,

?s地形是纯由地形引起的,?0是纯介质的电阻率(模型实验中为模

实测拟介质的电阻率),?s是消除了地形影响后的?s值。将野外实测的视电阻率曲线(?s),

?s地形改地形逐点除以相应点纯地形异常(),便可得到?s。为此,首先要获得?s值。野外常

?0地形采用模型实验方法获得?s曲线。近年来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形改正,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

8、比较在联合剖面法、中间梯度法、对称四极剖面法中装置系数的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联合剖面法:

两组三极装置中由于有无穷远极的存在,所以有:

K?2?11?AMAN?2?11?BMBN

中间梯度法:

K?2?1111???AMANBMBN

但必须注意,K值不是恒定的,测量电极每移动一次要计算一次K值 对称四极剖面法:

由于装置的对称性,有:

KAB?2?1111???AMANBMBN??11?AMAN(?AM?BN,AN?BM)

三种方法比较: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剖面法的装置系数在不同测点测量时是不变的,而中间梯度法每改变测点需重新计算装置系数。另外,联合剖面法的装置系数是对称四极剖面法的2倍。

9、联合剖面法的两条视电阻率与对称四极剖面法的视电阻率曲线有什么关系?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视电阻率曲线是联合剖面法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平均。

10、什么叫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它有哪些应用?

在一条测线的每个测点上,用两种不同供电电极距的对称四级装置进行测量。称为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常用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查明覆盖层下基岩的起伏情况。如基岩为高阻的凹槽,和基岩为低阻的隆起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s曲线(大极距)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都有一极小值出现,所以单凭一条?s曲线难以辨别基岩的起伏情况。若用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s基岩为高阻凹槽上,?s的上方。

- 8 -

A?B?ABA?B?ABAB(小极距)曲线可以确定浅部的电性情况,在

A?B?曲线低于?s;而在基岩为低阻隆起上,?s曲线位于?s曲线

AB

搜索更多关于: 电法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电法部分复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htzn319ao6r0ta505n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