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BICC协议简介
BICC协议使分组网络可以提供PSTN/ISDN业务。
BICC协议是在骨干网中使用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包括ATM网络和IP网络在内的各种数据网络,利用该信令协议就可以承载全方位的PSTN/ISDN业务。因此,BICC被认为是传统电信网向多业务综合平台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BICC是一个控制与承载分离的信令协议,它不直接对媒体资源(ATM、IP)进行控制,而是通过标准的承载控制协议(H.248协议)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 BICC协议是在窄带ISU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可以认为是将窄带ISUP协议去掉具体的电路控制部分改编而成,但它不能与ISUP对等兼容。
理论上,BICC协议可部署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传输协议栈之上,提供与具体业务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目前比较成熟的可承载BICC协议的传输协议是:MTP3/MTP3b/M3UA和SCTP等。
BICC信令通过STC提供的统一接口,可以承载在多种信令承载类型上。做到信令承载无关。
二. 相关节点的介绍
ISN : 提供了和非BICC网络或终端设备互通的接口,相当于端局 ,接口业务节点。
GSN : 提供了两个BICC网络之间关口的,相当于关口局,关口业务节点。 TSN : 提供ISN或GSN之间转接功能,相当于汇接局,转接业务节点。 承载控制功能—节点(BCF-N) 对应CSF-N。
承载控制功能—转接(BCF-T) 对应CSF-T。 承载控制功能—关口(BCF-G) 对应CSF-G。
承载控制功能—中继(BCF-R) 承载控制和承载控制信令的中继,不对应CSF。
CMN和SN的区别是CMN不控制网关,纯承载不信令适配。SN要控制网关。 呼叫业务功能—节点(CSF-N):实现窄带和BICC之间的互通,向对等的CSF传送呼叫特性,调用BCF-N实现窄带业务的传送。
呼叫业务功能—转接(CSF-T):建立和维护呼叫连接和承载连接,在对等CSF之间中继信令,调用BCF-T实现窄带业务的传送。
呼叫业务功能—关口(CSF-G):建立和维护呼叫连接和承载连接,在对等CSF之间中继信令,调用BCF-G实现窄带业务的传送。
呼叫业务功能—协调(CSF-C):提供呼叫协调和中介功能,用于中继信令和连接,不调用任何BCF功能。
STC: Signalling Transport Converter ,为上层BICC协议提供了统一的信令承载接口。
三. BICC应用
在无线3G应用中,BICC协议处于3GPP R4电路域核心网的Nc接口,提供了对(G)MSCServer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
BICC协议是一种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它既可以承载在传统的TDM网络上,也可以承载在包括ATM网络和IP网络在内的各种数据网络上。它能够在ATM/IP宽带网络上承载传统窄带ISDN信令。是传统电信网向多业务综合平台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四. BICC消息结构
CIC - 呼叫实例码,用来标识两局之间属于同一呼叫的消息
Message type code - 消息类型,如: IAM/APM/ACM/ANM
等消息
常见的消息有: IAM:初始化地址消息 APM:应用传输消息 ACM:地址全参数 ANM:应答参数 REL:释放消息 RLC:释放完成消息
五. BICC承载方式
非隧道方式
前向承载建立方式 快速隧道方式
延迟隧道方式
非隧道方式 后向承载建立方式
延迟隧道方式 1. 前向快速隧道承载建立流程
2. 前向延迟隧道承载建立流程(中国移动使用)
3. 后向延迟隧道承载建立方式
BICC可利用隧道机制来传送承载控制信令。 隧道由Q.1990进行描述
承载控制消息 (IPBCP) 是通过Nc口的BICC协议进行传送
CSF 向 BCF指示是否支持隧道,以及是快速隧道还是慢速隧道。BCF决定是否使用隧道。
六. CODEC协商流程
发起编解码协商的SN生成支持的编解码列表,该列表中含有所有的编解码,并按优先级顺序排列。呼叫经过的SN将本节点不支持的编解码从编解码列表中删除。并将编解码列表向后续SN传送。目的地SN将从编解码列表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编解码作为选择的编解码,并将该编解码向前传送到发起编解码协商的SN。
七. 数据配置中注意的问题
CIC概念和ISUP不一样。
BICC的CIC只是标识了一个呼叫,称为呼叫实例码,和控制的承载资源没有一一对应的概念。
增加了BICCCICMDU,BICCTG的添加,其它配置如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