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1 16:17: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8~9题。 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0.(2009·重庆文综)读图,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1.下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盛行西南风

B.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适宜发展橡胶种植业

(2011·绵阳模拟)下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3.N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二、综合题

14.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 特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 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图,回答问题。

(1)甲为________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

(2)乙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 _____,非洲的__________ ______,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______________。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案03答案

专题突破区

例1 C [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反思归纳1.北 南 2.明显 越大 3.年雨 少雨 夏雨 冬雨 年降水量 例2 B [读图可知,图示气候最冷月(1月)气温约为12°C,最热月气温(8月)约为27°C,据此可知该气候为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类型;从降水情况来看,气温较高时降水少,气温较低时降水多,雨热不同期,应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中国、印度无该气候类型,巴西位于南半球,可排除;美国西海岸洛杉矶、旧金山一带有这种气候类型,故B项正确。]

反思归纳1.气温 降水量 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 最热 2.小 均匀 大 不均匀

例3 (1)C (2)A (3)C [第(1)题,图示纵坐标表示月平均气温,图中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年较差就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纵向范围较长的有④、⑥、⑦,最小的为①,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①气候最低气温在15°C以上,气温年较差较小且年降水量在1 500毫米~3 000毫米之间,可判定其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项正确。第(3)题,⑦最高气温小于10°C,最低气温在—20°C以下,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故可判定其为苔原气候,该气候带发育的自然带为苔原带,故C项正确。]

反思归纳

1.范围变化 最大 最小 变化幅度 2.气温年较差 降水

例4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解析 第(1)题,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该地1月气温最高(25℃),7月气温最低(约为7℃),故该地应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类型;该地最热月1月降水稀少(约为20毫米),最冷月7月降水丰富(约为84毫米),雨热不同期,故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联系教材关于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论述即可解答。

反思归纳

1.圆的半径长短 降水量和气温 2.大 1 7

例5 (1)A (2)C [据图可知,a地1月气温在0°C以下,降水在50毫米以下;7月气温在20°C以上,降水在150毫米以上。显然a地应为(北半球)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同理可推知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反思归纳

1.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气温 降水量 2.上下 左右 专题提升区

1.B 2.D [第1题,据表格数据显示,两地两时间段的平均气温较高(25°C以上),并且5月~10月的平均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可以推定两地应位于北半球的热带;两地降水量在当地的夏半年较为丰富,明显多于冬半年,干湿季明显,可大致推定两地气候可能为热带草

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结合两种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可知B项正确。第2题,两地位于同纬度地区,但甲地夏半年降水明显多于乙地,从地形角度看,只能是位于山地的两侧而致,即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3.D [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800 mm,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雨热同期。]

4.A [11月份为北半球深秋季节,此时广州受亚洲高压影响,秋高气爽。]

5.B 6.C [甲图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雨热不同期应为地中海气候;丙图各月降水均匀,且各月气温都在0~2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图2反映的是地中海气候,结合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7.C [由图可知,该地有3个月左右的均温低于0℃,故应位于温带;又知该地有2个月左右的降水量均大于100毫米,故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8.D 9.B [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知能力、地理原理的探究能力。照片上树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气候环境。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

10.B [甲地各月气温都在20°C以上,并且6月份气温最低,故甲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配看,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故甲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选项中只有巴西高原符合。]

11.B [根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1月均温最低但大于0℃,雨热同期,应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气候的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种植橡胶的需要。]

12.D 13.C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14.(1) 气候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征 不同点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受不同季风环境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 要原因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15.(1)地中海 不能。因为横坐标上没有标注出月份,不能比较1月和7月气温的高低。 (2)亚热带季风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 东部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西部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

(3)热带雨林 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 东 巴西东南沿海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东北部沿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 的文档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hxum7y3of9uewu2s0h44x67j2pwcn01e8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