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用青铜铸造。关于铜的一种核素6429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429Cu的核电荷数为29 C. 6429Cu的质量数为35 【答案】A 【解析】
6429Cu
B. 6429Cu的质子数为64 D. 6429Cu的核外电子数为35
的质量数为64,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29,中子数=64-29=35,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C. 葡萄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项、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项、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项、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项、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3.对氢元素的不同微粒描述错误的是() A. H+只含有质子 C. 2H 和1H互为同位素 【答案】B
+
【解析】A项、H的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不含中子和电子,故A正确;
B. 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D. 甲烷分子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B. H-的半径比Li+的小 D. H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H-与Li+电子层结构相同,则H-的半径比Li的大,故B错误;
C项、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2H 和1H的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1和0,则两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项、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介于—1和+1之间,为中间价态,即表现氧化性,也
+
1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表现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B。
4.将Cl2和CH4混合在试管中并倒置在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内,在光照下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四种新的气态有机物生成 C. 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随着反应进行,Cl2不断消耗,黄绿色逐渐消失,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油状液滴;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食盐水位在试管内上升。
【详解】A项、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故A错误; B项、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项、反应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使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平衡向结晶方向移动,析出氯化钠固体,故C正确; D项、氯气溶于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图一致的是()
B. 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大量的氯气溶解在饱和食盐水中
A. 2Al+Fe2O3B. C+CO2C. CaCO3D. C+H2O【答案】A 【解析】
2Fe+Al2O3 2CO CaO+CO2↑ CO+H2
2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分析】按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通常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放热反应:燃烧与缓慢氧化,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等。②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的吸热反应:C(s)+H2O(g)→CO(g)+H2O; C+CO2→CO的反应,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A选项正确;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B选项错误;
C、碳酸钙分解生成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C选项错误;
D、碳和水蒸气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故D选项不正确。 答案选A。
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ⅤA族,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B. 元素A、B、C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 单质的还原性:D>CD. 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VA族,可推知A为H元素、B为N元素;A和C同主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则C为Na元素;D原子序数大于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D为Al元素。
【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Na>Al>N,故A错误;
B项、H元素和N元素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Na元素的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项、一般而言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Na>Al,则单质的
3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还原性Na>Al,故C错误;
D项、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硝酸、氢氧化钠反应,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沸点:HF> H2O>NH3
C.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答案】A
【详解】A项、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在同主族氢化氢中的沸点反常,水分子间氢键数目多,常温下为液体,则沸点高低顺序为H2O>HF>NH3,故A错误; 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S>O,故B正确;
C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则碱性强弱顺序为KOH>NaOH>LiOH,故C正确;
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Mg>Al,故D正确; 故选A。
8.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的是() A. CH3CH2OH C. 乙烯 【答案】D
【解析】能和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有羟基、羧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能和碳酸钠反应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酚羟基,所以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有机物是含有羧基或酚羟基的物质,乙酸含有羧基,既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选D。
9.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B. 苯 D. CH3COOH
B. 原子半径大小:Na>S>O D. 金属性强弱:Na>Mg>Al
B. CO2的电子式:
4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C.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答案】A
【解析】A.苯分子中存在6个C和6个H,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苯的碳碳键为一种完全相同的独特键,苯的比例模型为:
,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二氧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错误;
D.乙烯分子中存在1个碳碳双键和4个碳氢键,乙烯的电子式为:构式中需要用短线表示出所有的共价键,乙烯正确的结构式为:答案选A。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故C
,其结,故D错误。
A. 23 g Na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大于NA小于2NA B. 1 mol甲醇中含有共价键数为5NA
C. 标准状况下22.4L C6H6充分燃烧消耗氧气7.5 NA D. 0.2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Na+ 数为0.4NA 【答案】B
【解析】A项、Na2O和Na2O2中都含有钠离子,23gNa物质的量为1mol,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生成1mol钠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A错误; B项、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3OH,含有5个共价键,则1 mol甲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5NA,故B正确;
C项、标准状况下C6H6为液态,无法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C6H6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项、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11.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5
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