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1、教育的由来:一人一书一句话
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1)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
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主导):教师、 2、受教育者(主体):学生
3、教育的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三、教育的属性(高频考点) 1、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 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古今不同 继承性:古今相同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自身规律、不平衡” 生产性:潜在的投资 四、教育的功能
1、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2、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积极、促进 负向功能:消极。阻碍
3、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性功能:计划外
例题:(2018下)辨析题: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此说法错误。
教育对人可以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即教育具有正向功能,比如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对人也可以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即教育具有负向功能,比如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故上述说法错误。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传说(不考):教育是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本能生利息)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地位:第一个提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沛西能
3、心理起源:(心理仿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米凯爱劳动)
教育起源于劳动中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统一 代表人物:米尔斯基、凯洛夫 六、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简单、劳动、无阶级) (1)无产阶级、公平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社会(重点)
(1)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举制——隋唐—清末 (3)四书五经 (4)教会学校:七艺 (5)骑士学校:骑士七技
2、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劳教脱离 有阶级) (1)古代产生了学校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阶级性、等级性
(4)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近代社会教育(法国仪式)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简答、单选)(全民多现身) (1)终身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 (2)全民化:面向所有人开放 (3)民主化:教育均等 自由化 (4)多元化:内容、标准等多元化 (5)现代化:技术、思想、观念等现代化 例题: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