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源程序的输入和扫描
一、实验目的:编制一个源程序的输入过程,从键盘、文件或文本框输入若干行语句,依次存入输入缓冲区(字符型数据);并编制一个扫描子程序,该子程序中每次调用能依次从存放源程序的输入缓冲区中读出一个有效字符。
二、估计实验时间:1.课余准备2小时以上;2.上机一次2小时;3.完成实验报告2小时。 三、实验过程和指导:
(一)准备:确定开发工具,如TC、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花一周时间熟悉开发工具。花一周时间确定被处理的语言的语法特点(初步确定,可使用现成语言如Pascal、C等语言的子集)。写好实验报告,编好程序。 (二)上机:安装所需的开发工具,输入或拷贝程序,调试。 1.主程序的部分伪代码: (三)程序要求: 从输入设备接收所有输入到缓冲区 如源程序为C语言。输入如下一段: While 读入一字符成功 main() 显示该字符 { end while int a,b ,c; a = 10; b=20; 2.读入一字符的部分伪代码: c=a+b; if 缓冲区非空 then } 读出该字符 要求输出与输入相同。 改变缓冲区指针 要点:读字符的子程序作为单独一个过 返回该字符 程(函数),每调用它一次只返回缓冲区else 里的一个字符,主程序连续调用它就得 返回结束标记 到完整的输出。(见右图) end if
(四)练习该实验的目的和思路:
1.程序非常简单,但要明白该程序的作用,为什么要设计成独立的子函数?要将它和在以后的实验中进行比较,可得出这样处理的目的。 2.通过练习,掌握字符处理的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编程思路、实验步骤、源代码; 2.写出上机调试时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 3.写出你所使用的测试数据; 4. 实验总结,谈谈你的体会。 五、上交:
1.实验报告(附程序源文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