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8:20: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在临床实践中,常通过测量体温温度来观察体温的变化。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并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成动态平衡,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正常人体温(口测法)一般为36.3~37.2℃,受个体差异及体内外因素影响略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也轻微升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妇女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代谢率较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轻微升高。临床上一般测腋温 ,正常为36~37℃。 【病因与分类】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1.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还是 局限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

2. 非感染性发热 指由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菌性组织损伤和坏死:由于组织损伤或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坏死产物的吸收,

导致无菌性炎症而引起发热,亦称为吸收热。常见有机械性物理和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因大血管栓赛或血栓形成而形成的心机、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 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过多,重度脱水和失血时散热减少等。 (4) 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发热一般

为低热。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时,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

脑出血、脑外伤等,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这类发热称为中枢性发热,高热无汗是其特点。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

现。常见的有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发生机制】大多数发热时由于致热源的作用。致热源包括内源性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其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域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进行重新调节。一方面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上表现为寒战),引起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73v56mrw8iiwm479d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