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29日,我通过四天的学习,亲身感受到了“三疑三探”教学过程和课改实质,深受启发。
启发一:传统的讲评课多是老师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进行题目的讲解和分析,每堂课都是老师在表演,学生在听解析,自己每堂课讲解的头头是道,讲解的题目数量较多,但是学生的收获并不一定多。而“三疑三探”主要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对易错题目进行方法分析、写解析、写易错点、让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同学的解析进行质疑,从而把课堂教给学生,虽然每堂课的讲评习题数量较少,但是这些易错点大多都能通过学生间的探讨分析被学生掌握。“三疑三探”并不否定老师的讲解,但老师的讲解主要是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点等,讲题也调整的难易顺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长远看,学习得到了落实,效率得到了提高。
启发二:“三疑三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级部、学科组、班级、小组、个人等多层次的捆绑,不仅需要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探究的氛围和对师生的激励、评价方案,还要注意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调动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进步。“三疑三探”的改革不宜一撮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和改进。我们的学生一直适应传统课堂,突然地改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需要学校、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合适的创新环境,改变过去的评价机制,毕竟改革是一种尝试和挑战,虽然改革中我们会出现失误,但是只要长期坚持和改进,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41 / 68
高三探究部语文备课组长39班班主任袁涛老师
参观衡水中学有感
在2006年,百名教育者评选的四大名校是“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栟茶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思洋初中”。他们无一例外的成为所有求学者和教育者的向往之地,无论是办学成绩,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还是学校硬件都是响当当的。
此次去河北衡水中学,我们抱着虔诚的态度去学习。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学生时间抓的紧,在学校校园里,你看不到闲逛的身影,留给别人的都是匆匆的背影和飞快的脚步;二是他们一切的行为都以规范化,他们的口号是:把每一节自习都当做上课,把每一次上课都当成考试,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高考来。”据说,这
42 / 68
也叫三个代表。
正是靠着这种“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精神,才成就了衡水中学高考的神话。衡水人的口号是:“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白天考不会就晚上磨会”,总之,只要你在衡水中学,就有你会的一天,并且还美其名曰“天才法则”。
星期一上午,我听了他们的一堂语文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高考起步早,考点准备充分”
他们提倡“让高考从高一开始”,高考题型从高一就让学生慢慢接触,而且题量很大,该记得记牢,该懂的弄懂。我听的这节课是高二的一节语文课,他们在讲解唐诗宋词的时候,也分别练习了高考选择题中的两个题型:病句和成语。在学生认真做题的同时,我看到他们的校本教材,掌握的成语就是3317个。于是我想起一句话:假如你拥有了一桶水,倒出一碗水很容易;如果你拥有一杯水,又能倒出多少呢?衡水中学本着让学生拥有一桶水的态度,才创下了高考的奇迹。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试卷上激励性的口号很多,比如:“一笔一划关乎命运,一字一词牵扯前程”“没有比脚更长得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加油,加油,再加油!”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给人精神上的鼓舞,给人奋发的力量。
再者,衡水中学学生的精神让我吃惊,在跑步之前,“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要上港大”的口号响彻云霄,每个学生都放开喉咙高喊,那场面让人振奋,那气势让人沸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参观是认真的,学习是积极的。回
43 / 68
来后,就开始把衡水中学的东西适当的渗入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去。 第一:开始刊印“晨读自助餐”,已经出了两期,每一期都有四部分组成:励志格言,错题重做,名文导读,背诵运用。
第二:学习衡水中学的校园文化,衡水中学想的细,做的实。每个教室门口都贴着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合影,而且写着班级的奋斗目标,学生给老师的话;教师讲课非常细致,真的做到了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漏,学生哪有学不好之理。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作业,也开始的细分,“必做、选作、自助餐,怎么收、怎么批、怎么改、怎么讲”都详细的给学生做了规定。
一切从点滴做起,我相信一定能成功。有人说:撼山易,撼衡水中学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有四面八方的教育工作者来鄄城一中参观,也带着感慨离开,也丢下一句这样的话:撼衡水中学易,撼鄄城一中难。
高三探究部13班班主任李章瑞
规范下的长期有效的坚持
衡水中学今年以考上106位北大、清华而缔造了一个教育神话,
44 / 6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