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
◆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通过本文的学习,意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 课前准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你会怎么办呢?我们今
◆ ◆ 多媒体课件一份。
◆ 教学过程
天就来看看玲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
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玲玲开始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画。
2、爸爸催她睡觉,在她收拾画笔时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看了画后,怎么说的?
“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
玲满意地笑了。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 (好事)
2、小组讨论: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从爸爸与玲玲的
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
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
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可见“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2、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呢?写一写。
◆ 教学反思 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