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片段,完成下列题目。(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私臣______________ (2)王之蔽_________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 (4)间进______________ ..(5)今日不雨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愿王熟计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 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 设喻的方法论证。
4.【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
1
②
③
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 .(3)或阻之 或:_______________ .(4)案无留牍 牍:_______________ .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15.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项是( )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2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苏轼)徙知①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
虽禁军③且为我尽力。”卒长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知:主持,执掌。②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③禁军:由中央直接掌握的正规军。④畚锸: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轼诣武卫营( ) (2)使官吏分堵以守(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洪水泛滥时候,苏轼采取了哪些措施保全了徐州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②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 (2)孤不度德量力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是怎样刻画诸葛亮这一形象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5.选文和《出师表》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复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2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捉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B.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送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C.传记,文体名,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一般由他人记述,语段【乙】是一篇“自传”。 D.宋濂只向皇帝推荐善良的大臣,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善良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
4.【甲】【乙】两段文字在读书方面和做人方面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
③
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
4
①
②
②
①
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国,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救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在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或夜不寝至旦 或:______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 将:____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 素:___________ (4)即开户出 ..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甲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5
⑥
⑦
④
⑤
户:___________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同“喝”。
15.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 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16.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大雪深三尺许 .(3)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
17.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入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1)偏爱 (2)所受的蒙蔽 (3)使……听到 (4)间或,偶然 (5)下雨 2.(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3.A
4.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目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二)
12. (1)陈:陈列,摆开 (2)洌:清 (3)或:有人 (4)牍:官府的公文。 13. D 【解析】A.上:方位词,树的高处/皇上;B.归:回去,返回/归依;C.以:用/凭借;D.而:表承接,相当于“就”/表承接,相当于“就”。故选D。
14.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6
(2)都到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逐级)申报,往来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 15. B
【解析】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和“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分析可知,B项理解不正确,故选B。
参考译文:
乙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三)
13. (1). 诣,去/到/拜访 (2). 使,派,派遣。
14.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也暂且给我出尽全力。 15. ①驱使富民回城,稳定民心;②求助军队筑堤护城;③亲自住护; (四)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先主遂诣亮 往 到 拜访 访问 (2)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 估计 推测 考虑 ..1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 14. 选文是怎样刻画诸葛亮这一形象的?(2分)
“自比于管仲、乐毅”是从正面写诸葛亮怀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也”是从反面来衬托;徐庶荐诸葛是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不凡才能。
15.选文和《出师表》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2分)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 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五)
1.(1)言辞和脸色(2)等待
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间的前辈请教。
7
堤上;④让官吏分段守
3.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A.“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表述有误,“叱咄”的意思是训斥、呵贵,并无“提问”之意。C.“语段【乙】是一篇‘自传’”表述有误,自传即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语段【乙】并不是宋濂所写。D.由“间召问群臣臧否……”一句可知,该项表述与文意不符。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组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察。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据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偷偷地召见宋濂询问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皇上问他原因,他说:“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六)
9.(1)有时。(2)带领。(3)向来,一向。(4)门。
10.(1)(这个方法)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11.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七)
15.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16.(1)停止、消失(2)表约数,左右(3)抵挡、抵抗 17.D
18.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19.示例: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