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练13 语用文学类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23: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组合强化练13 语用+文学类

(时间:40分钟 赋分: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美猴王”孙悟空可谓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入了水可以变成鱼,进入森林可以化为大树,他可以变成房子,从身上拔根毛就能变化出无数只小猴子,可谓神通广大。这种根据环境 变换自己的能力,多么令人羡慕!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作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

众所周知,感冒发烧那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 ,其实在人类的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促使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不同的功能,变换自己的性质:它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它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进行组织修复,这种变化多端的能力不就像是我们熟悉的“猴哥”吗?

那么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呢?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的分化潜能。间充质干细胞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人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在炎症不同的情况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 ):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 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喻户晓 随心所欲 不仅如此 抑制 B.赫赫有名 随心所欲 虽然如此 压制 C.家喻户晓 为所欲为 不仅如此 压制 D.赫赫有名 为所欲为 虽然如此 抑制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改变间充质干细胞的性质,发挥其不同的功能

B.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来变换自己的性质,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

C.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改变自己的性质,发挥不同的功能

D.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改变自己的性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催化剂 B.它在炎症环境中会激发免疫反应 C.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 D.它在炎症环境中可中和免疫反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古代铜钱当中都有一个四方形孔眼,这主要是由当时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在钱模子里浇铸成后,轮廓总是不整齐。① ,必须用锉刀修锉。因为一枚一枚修锉铜钱的周边很费工时,所以,② ,将100多个铜钱穿在棍子上一次锉成。如果孔是圆的,铜钱在

- 1 -

木棍上会来回转动,不好修锉。为此,工匠们把中间的孔做成方形,再穿进一根方棍,③ ,修锉起来就方便多了。 ① ② ③

5.下面是一封高中生自荐信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学科知识,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还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于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等荣誉。我真诚地希望能加盟贵校。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自荐人:××× ×年×月×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坐在小巷中

离开丽江的前一天,我在一个小巷子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回想这一路,每一步,我似乎无时无刻不是在听从内心的调遣。内心掌控着语言和行为,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我奔丽江而来,原以为没有任何刻意,其实,在内心深处,我希望能够一脚踏进远古,与精神上所追求的所谓安静、古典、明净、幽雅等等高度契合或相印。一直以来,我以为,这些就是我最为崇尚的个性特征。

在丽江,在最接近远古的驿途中,我究竟收集到了什么?春天花朵般密集的脸庞,夏天河流一样不息的语音,我都看到了听到了,然而,它们的无休无止和循环往复,使得我耳闻目睹的这一切最终竟虚幻得像晃动在夜空下的水中月,是那么令人生疑。

我,是否真的走进过这座古城?

似乎没有答案。东河从我的眼皮底下淌过,绿色的水草像美人扭动的腰肢。在我的身后,就是中河,在那里,茂盛的垂柳顺着长满青苔的石壁长长地弯向浅浅流淌的水中。在这两条河之间,横亘着无数条被踩磨得化石般闪亮的石板路,上面正行走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缤纷的脚步。

我有些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追踪几千里,去经历一个看似重复的经历?仔细想想,它与以往的许多情形并无二致,甚至,与我坐在家里游历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有几分相似。

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在离开丽江很久以后,我仍然无法落笔。我不时问自己:曾经,坐在那个小巷中的人究竟是谁?是自己,是别人,还是踏进丽江古城的任何一个人?

- 2 -

后来,发生了汶川地震。我看到那么多人与我一样,为灾区的人民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倾力相助,那种真情实意,就像灾难是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当人类面临突发事件时,责任、义务、团结等等诸多人类的同一性很自然就过滤掉了个性中极为尖锐的部分,温情与和谐开始大幅度呈现。这时,我们像医生号脉一样,准确地捕捉到了彼此血脉的深处:它们首先是拥有了同一个源头,然后才开始分流,在大地上任意铺排和流淌,终而形成丰富的个体。

灾难绝对不是美,但美同样会在灾难中成长、含苞、开放——人类优秀的品质在瞬间就集结起来,向灾难发起了强大的反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不停地、反复地被感动着,被别人也被自己。原来,对于美,人们不约而同的习惯就是:真情实意地欣赏以及自我欣赏。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向着丽江进发,包括我自己。

后来,读了一点点尼采。从叔本华最忠诚的弟子转而成为一个最有力的颠覆者,尼采充分宣扬的自我,恰恰是因为有叔本华为其垒下的思想基石。当他以彻底的反叛而让自我攀上人生之巅时,却不幸坠入了另一种特殊的人类群体所具有的同一性之中——疯癫,天才最终因个性的极度膨胀而毁灭了最宝贵的天才载体——生命。他的个性也从此转化成了后人的某些同一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他,模仿他的思维、语言,模仿他个性中那些美丽的、闪光的部分。

与美相遇,欣赏之后也许就是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当我坐在小巷的石板上,被那些古老的事物所包围时,我确信我窥见了纳西族人的凝神或者微笑。那时以为怀揣个性的我,其实也是在模仿,模仿他们在淌过生活之河时,歇息的某一个片段,或者驻足的某一个瞬间。尽管这模仿显得笨拙,但十分真诚。事实上,无论怎样标榜自己的个性,我们永远也无法逃脱这种源于血液自觉燃烧的模仿热情,它与本能相关,与继承同质,它就是同一性诞生的母腹。

我终于有所悟,我的丽江之行,其实最终还是服从了人类的同一性,也正是这种同一性,才让我保持了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感受能力。

俗就俗吧。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可能,我还是会照样欢欢喜喜地融入人群,走向丽江。 在那里,古老的纳西族人,总会以悬置于时间之外的一些事物,比如水,比如桥,比如石头,比如语言,比如书法……安放如我一样后来者的内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从离开丽江前一天写起,接着写丽江之行的感受,又写了汶川地震后人们的行动,到此作者才真正对丽江之行有了深刻的领悟。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春天花朵般密集的脸庞,夏天河流一样不息的语音”,写出了丽江游客之多,熙熙攘攘的情形。

C.作者在明白自以为有个性地“坐在小巷的石板上”只不过是对纳西族人的一种模仿后,内心不免失落,认为是笨拙的,毫无意义的。 D.作者写汶川地震、尼采,看似与前文无关,却揭示了同一个道理“人的个性最终会服从于人类的同一性”,这是散文“形散神聚”的体现。

7.结合文章,概述“我”游览丽江这座古城的心路历程。(6分)

- 3 -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练13 语用文学类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d3712kaa1wxgu8k8be9y6ym8c7oz00mr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