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检测: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8:31: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题考点 角度 号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影响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态观 经济格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唐代大运河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隋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精耕细作的传承 宋代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明朝土地兼并 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 手工业 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的发展 明代釉上红彩首创时间的研究 明清手工业发展缓慢 春秋时期的商业文化 民间商人合法地位的获得 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规范市场秩序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16 17 12 13 14 15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明代北京城市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商帮兴起的原因 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 汉代抑商政策的表现 清初贸易政策的调整 古代经 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济政策 中英土地贵族掌握政权 明代工场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 24 25 26、综合 27、2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解析:A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

23 18 19 20 21 22

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错误。

2.《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 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解析:A 材料强调农业是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是古代朴素的农业生态理念,故A项正确;“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体现具体的地理状态,故B项错误;“养之者天也”无法体现人定胜天的观点,故C项错误;“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强调与“天”“地”的和谐,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故D项错误。

3.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 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 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 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

解析:B 材料“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湖广填四川”也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四

川残破不堪,为了利用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清廷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人口的分布受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且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不正确。

【新知生成】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止的移民运动堪称规模最大。

清初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其中以湖广最多。一是奉旨入川,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以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二是求生存入蜀,在临近地方的战乱中失去了土地的人纷纷接受政府的政令;三是经商入蜀,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 受到经济推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四川;至雍正年间,对入川进行了政策的变化。至乾隆年间,四川已经出现了“人浮于土”的现象。移民入川运动于乾隆后期基本式微。

这一移民运动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然而,“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痕迹”。

4.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解析:B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反映了唐朝时期长安虽为政治文化中心,但在经济上依赖于江南一带,实现这一连接的正是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流经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适应了经济南移的趋势,而不是“加强”了这一趋势,A项错误;大运河仅流经中原、江淮、江南部分地区,C、D表述夸大了其作用,故错误。 5.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开皇 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三年 广通仓 大业元年 开元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建置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作用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二十二年 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drs6bl8g7f1wl0k4bu3bj0w6iihw013l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