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园林
1.1古埃及园林类型
①墓园:陵墓建筑,常见植物:椰枣、棕榈、无花果、多置水池,如:雷克马拉庭园。
②宅园:方形、四周围高墙,入口处建有塔门,采用规则对称布局,中轴线上覆葡萄架,最后为住宅,水池为庭园主要组成要
素,多为矩形,较大时建为“下沉式水池”,池边有凉亭,周围植物以埃及榕,枣椰子,棕榈、无花果、洋槐为主,花卉有莲、蔷薇等。
③神苑:寺庙园林,结合庙宇,庙前有坛,进入庙前有园林,多采用对称布局形成宗教氛围,常见树种:香木。因埃及人的灵
魂不灭论,陵墓较发达,其中壁画与庭园画可以概括其园林的特点。如:祭祀阿蒙神的德尔.埃尔.巴哈里神庙)
1.2产生背景
①自然条件:干燥炎热、沙漠地带一遮荫成为主要功能。
②文化背景:对自然的认识,科学发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的发展,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并对园林的形态有决定性影响;
宗教的影响。
③起源:对树木的珍视和培养一园林的兴起。 1.3宅院特征 ①隐蔽闭合一封闭 ②大门建门楼(塔门)
⑤庭园实用性强(葡萄架一遮荫:作物一食用、观赏) ④内容:凉亭、水池、棚架、门楼、建筑。 1.4埃及园林特征:
① 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炎热干旱一树木遮荫功能,棚架、凉亭、水池(墓园注重地形利用与树木园结合) ② 受宗教思想影响。追求生命永恒,产生墓园,神苑。
③ 形式为规则式,规整的对称布局,人工气氛浓厚,明显人工改造自然的思想。 ④ 园林开始以实用性功能为主,兼有观赏性的用途(1570年后)
⑤ 种植常用树种:椰枣、棕榈、无花果、石榴、洋槐。花卉有:莲、蔷微等。 二、古巴比伦园林
2.1产生背景:西亚两河流域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① 自然条件较好:天然森林资源丰富,以森林为主体,以自然风格取胜,树木、森林、河流等。 ② 文化贸易中心:古巴比伦文化发达,人口达10万人。 ③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2.2园林林类型
① 猎苑:最大的特征性园林(埃及没有),处于天然森林,自然条件较好,局部经过人工改造。如:人工塑造地形,堆筑土丘,
上有祭坛,周围种植引进的香木、丝柏以及石榴、葡萄等,还饲养野牛、鹿、山羊等。
神苑:以神殿为主,寺庙周围种植植物,以达到宗教神秘气氛。
③ 空中花园:(“悬空园”或“架空园”),依附在巴比伦城墙之上,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该园由金字塔型数层露台所组成,
露台由厚墙支承,这些露台并非全由墙体构成,其外部是拱廊,内有大小不等房屋、洞室、浴室等,四周平地上堆土成丘,种植大小各类树木,层层叠叠,整体外观如森林覆盖的小山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中央,如高悬天空一样。
空中花园在技术解决了承重和防渗透难题,引水浇灌技术也较先进。 2.3和古埃及园林的相似之处:
1. 自然环境定论:古埃及地处沙漠,不宜森林生长,决定其造园为人工规则式。与之相反,古巴比伦处于天然森林资源丰
富的两河流域,因此发展了森林为主体,以自然风格取胜的园林。
2.宗教思想的影响:神苑。 古希腊古罗马 l、历史背景:
①亚平宁半岛上的共和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统治达到顶峰,有大量的石灰岩、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
②罗马帝国的瓦解,古希腊科学注重理智思考,在园林表现上发现了空间与比例的关系,并发展了抽象的几何图形。 2.园林特点
①有秩序、与自然界的和谐为最大特点。 ②花园作为一种建筑的延伸。
③植物有松树、夹竹桃、柏树、悬铃木等,修剪为规则的人工形态或字母,作为 绿色剪饰。
④发展为花园:百合、月季、紫罗兰。 ⑤水的应用;喷泉与雕像相结合。 3.园林类型
①城市住宅园林:一种柱廊式园林,所有的宅邸几乎都有园林,周围敞开,柱廊式中庭,后发展为列柱中庭,以植物划分地块,
设步道,柱后墙上有壁画,中庭种花卉,中央设喷泉、雕塑。
维迪府邸为城市住宅园林有名之例,另有庞培的潘萨府邸。
②郊区别墅园林:罗马城四周一些美丽可以观海的山体,庭院寓所,和城市住宅一样,但布局更为复杂、规模更大。 最有名的是劳伦提努姆别墅(布局可以观海,由许多院子组成,面向海岸三面观海)和塔斯卡尼山麓的吐斯库姆别墅(多装饰,强
调人工性),以上二处为小普林尼书信中介绍的二个优秀案例。
此外还有哈德良大帝庄园(建于AD 2c,18K mI,按功能分区,各单元之间有机组合。) 4、古罗马园林归纳;
1.古罗马花园建于环境优美之处,园林是内向、封闭的,布局几何对称。 2.建筑与园林结合紧密,表现在自然与建筑的吸纳过渡,别墅建筑通过廊、绿 色通道过渡到大自然中。
3.很好地利用了植物与水这二个要素,绿色植物的基本功能转化为装饰功能, 树木主要考虑观赏性要求。出现花坛、绿色装饰等形式,水的处理活泼,利 用水景与雕塑相结合。
四.中世纪园林(西欧)(公元5世纪一14、15世纪)
1、背景:基督教文化,宗教色彩浓重。 两本记载园林的文献:
阿尔拜都斯.玛尼乌斯《论园圃》1260年 克里申吉著《田园考》(《农事便览》)1505年 2、园林特点:
封闭、实用性小花园——药草园、菜园,有高墙围合.中心有草坪、喷泉、树,花卉与草的结合是以后才发展的,因为宗教反
对艳色,逐步又发展了休息的地方,凉棚、喷泉也渐扩大,与喷水池结合,园林规模扩大了。11—13世纪,园林有所发展,有了观赏性园林,使用早期没有的花卉和芳香植物。
3.园林类型
①寺院式:以意大利为中心与代表,早期是实用性的园艺,庭院内种植蔬菜与药草(药圃、菜园),庭院以柱廊围合,修道院中
种药草为最大特点。
如瑞士的圣高尔修道院,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有休息区。药圃区、菜园区、教堂区、果园区,能自给自足,规模似小城镇,
反映当时的经济。
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院以柱廊围合,种植药草,有坎特伯雷修道院, 克勒尔蒙特修道院。
②城堡式:以英法为中心和代表,城堡有防御性功能,高大围墙、濠沟、护城河,充分利用地形,还有园林发展备用地,种植
粮食、蔬菜、药草、花卉是上流人社交、娱乐、宴请的场所,以围墙和开敞绿篱规整地分成小院,以桥台连接,大树为主要要素,下置座椅,大面积草坪,上置凉亭、棚架,喷泉仅有几种图案,尚末出现人体塑像。
如《玫瑰传奇》中的城堡庭园插图:法国的比尤里城、盖尔龙城、枫丹白露。
中世纪欧洲园林早期(5—1lC)封闭(围墙)设置草坪、几棵树、座凳、凉棚,较实用,而晚期(11.13C)则由实用趋向于观赏性,
花卉,芳香植物,修剪较精致。
五.伊斯兰园林
5.1波斯伊斯兰园林 1。历史背景:
公元622年,西亚的阿位伯半岛建立了伊斯兰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公元630年,统一阿拉伯疆域,公元8世纪疆域东起印
度,扩展到北非沿岸至西班牙半岛的广大范围,9C-16C战争频繁。
阿拉伯人迅速吸收被征服国的文化,并将其与本国文化相互协调融合,从而 创造了独特的新文化,其本身没有文化底蕴与传统。 2.来源
与其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由文化所控制,完全继承了波斯园林的风格,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3.特点-地毯式园林
伊朗高原,干旱少雨——水较珍贵,贮水池、沟渠、喷泉等设旌支配了庭园 构成。
宗教的影响:穆罕默德教认为天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庭园,栽培果树花卉,设置凉亭,喜欢绿荫树,密植在高大土墙内侧,获得
独占感,并防御外敌。
园林特点:规整方形的园林布局,中央为矩形水渠(四条生命之河),将园林分割为四块规则分区,水渠边有小路,中央设喷泉,
四块园圃(植床)下沉,标高低于水旁小路,花高平于小径与水渠,仿若地毯。风格亲切、精致、静逸。
5.2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 实例:
①琴纳腊里夫(格内拉里弗):利用地形,分为八层(地狱七层,天堂八层) a.里亚德院(水渠中庭)——第二层台地上,长方形,狭长水渠两边有拱 形喷泉,形同莲花的“莲花喷泉’’设置在水渠的两端,院两边有拱廊, 可以赏院子景致,可眺望外部景观。 b.柏树院(罗汉松中庭)
风格朴实、简捷,空间处理手法细腻,无华丽的装饰和贵重材料,植 物种植精致。
②.阿尔罕布拉宫(1248年开始建造,按民间风格,选材精良)目前有四个庭院:
a、桃金娘中庭——-最大的一个院落,纵向水渠,两端喷泉,院两侧有柱廊,造型典雅,色彩丰富,又称“池亭’’。 b、狮子院一周围一圈拱廊,规模较小,十二头狮子雕像围成喷泉。
c、达拉克萨花园(柏木院)——几近方形的梯形,八角形水池喷泉,典型的伊斯兰图案。 d、罗汉松中庭(雷哈中庭)——地面铺着小石块,四角处有巨大的罗汉松。 5.3、印度伊斯兰园林(1 6、1 7C)
1,十六、十七世纪为印度伊斯兰园林的盛期,主要为陵园。 2、类型:
①建筑居中心——中央的喷泉改为陵墓。将十字水系改为路,上置小喷泉,在中心视线受限制,十字型对称,达到浓重的宗教
气氛。如:胡马雍陵、阿克巴陵、查罕杰陵。
②建筑从居中退后——发展到了后期,将陵墓后置,前部有了观赏区,运用典型的伊斯兰布局,使园林的完整性较好,景观更
完整(完整性、观赏性)。如:泰姬·玛哈尔陵:三段式,中间为完整的园林,道路放在后面,有利于完整欣赏建筑,同时陵墓可倒映于水中。
5.4伊斯兰园林的特点:
1、 伊斯兰园林从西班牙到印度都是一致的,都以波斯园林为蓝本,其客观条件和气候大致一样,都是干旱少雨。 2、伊斯兰教的客观世界观认为是形和色的世界,表现在园林艺术上,是追求单纯的几何性,地毯式的花坛,色彩鲜艳。 3、伊斯兰园林布局简单,以树种、绿化庭园为主,风格亲切、精致、静溢,与意、法不同,没有大量使用雕刻,强调图案的
重要,线条精美、比例和谐。
六.意大利 l、期间: 园林(台地园)
15一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17世纪上半叶:巴洛克时期 2、产生背景:
①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暴发——经济繁荣、文化高涨。 ②??对园林贡献者——入文主义者:作家、画家、诗人、教皇。
③??著作—一卜伽丘《十日谈》(描写自然景色,著名的美迪奇别墅都按照其内容建造;另有艺术家阿尔伯蒂的《论建筑》、
<齐家论)),所要宣称的思想有:
a、指出选地范围应离城市有段距离,享受自然——位置。
b、花园的布局应分割成几块,每块均作平台,结合地形以阶梯联结,上植树木要均匀整齐。
c、园林种植要素:草地、溪流、喷泉、水池、岩洞,提供雕塑,植物要有攀援植物,柏树、黄杨、石榴、玫瑰。 3、演变过程:
①文艺复兴早期——15C的郊区别墅园,最早在佛罗伦萨。如美第奇别墅。 ②文艺复兴中期——16C初,罗马。如:布拉曼特的贝尔维德雷园。拉斐尔的 玛达曼别墅。
③极盛时期一16C下半叶到17C上半叶,罗马、佛罗伦萨、卢卡、锡耶纳以 及威尼斯的花园别墅最具代性。
④巴洛克时期——17C下半叶,园林高潮结束,强调中轴线、林荫路作法,洛 可可式。
⑤受法园古典主义影响——18c已经不具备意大利特点,而承袭了法国风格。 ⑥受法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19C。 4.代表实例分析:
①罗马美迪奇别墅——位于费索勒山丘,天明显轴线,几何形(初期)。
②罗马丹斯特(埃斯特)别墅——位于罗马蒂沃里城,水的运用非常有名,水花园把园林分成八块,八层台地,分成花园和林园
两部分。一系列水形成系统(盛期)。
③朗脱别墅(兰特别墅)——水有中轴线,反映了水从岩洞中流出,最后汇入大海的主题。水源——链式瀑布一巨人泉一通巨人
泉——灯泉_—星泉(盛期)。
④法尔尼斯小花园(法尔纳斯别墅)——位于卡普拉洛拉,中有中轴线,形成盆地,花坛设于最高处,链式瀑布放在下面,和朗
脱别墅相反。(盛期)
⑤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位于弗拉斯卡蒂,巴洛克特点的别墅,入口处有三条辐射线,有 圆形大台阶,后院链式瀑布,
形成丁型,也是利用透视特点,有水剧场。(巴洛克时期)
⑥加兆尼(科罗迪)别墅——巴洛克味浓厚,绿色剧场,背面为黄杨,前面雕塑人像,透视效果强(巴洛克时期) 5.意大利园林的风格特点: ①.类型:
a.附属于城市府邸的园林。
b.供公共节庆活动的园林,如;波波利园(1549)道罗尼亚别墅(1623) C.作为农庄餐理中心的园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