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3E”课题—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环境(envirnorment)。1997年12月由联合国150多个国家代表签署的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协定,要求世界各国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煤和石油逐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从而彻底改变人类发展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对使用煤炭占能源70%的我国来说,化工、石油燃料的供应和大气污染的压力越来越重,见表3。不久的将来,若实施全球限制排放政策,将对我国的能源利用产生较大影响。
表3 2008年我国能源污染物年排放浓度 项目 SO2排放浓度 全国均值 70μg/m3 南方城市均值 65μg/m3 3μg/m3 北方城市均值 WHO推荐 标准 81μg/m3 40-60μg/m3 381μg/m3 40-60μg/m3 TSP排放浓度 301μg/m3 我国在21世纪石油战略框架基础上,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形成了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中以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模式予以具体体现。从表4可以看出,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将在能源供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太阳能发电站的独特特点和优势
用于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太阳光发电装
-
置”,其本身的优点是输入的太阳光线储量无限,并且“免费”,除此之外,作为未来的能源资源,具有其他发电装置不可比拟的独特特征,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没有运转部件,可以安静的产生清洁能源。从光能转换成电能是由半导体特有的量子效应而产生的转换法,不像火力发电和原子能发电,需要涡轮和发电机这样的转动部分,且没有噪声以及放射源泄漏或爆炸的危险,当然也没有有害气体的产生,是无公害的清洁能源转换方法。
(2)维护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因为没有转动机械和高温高压部分,因此就没有所谓的机械磨损,也不需要润滑油。也就是说,就像已经被证实的人造卫星和无人电灯等所使用的电源一样,运转维护简单,容易实现装置自动化和无人化。
(3)光发电是对废弃能源的有效利用。有人会因太阳光发电的转换效率很低而否定它,其实不能把太阳光发电与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的蒸气涡轮、气体涡轮等与转换效率有关的议论混在一起,即如果火力发电的综合效率为38%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有62%的重油被白白的烧掉,并且造成了大气的污染。与此相比,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虽为15%,但它却没有消耗任何燃料,只是把本来放弃的能量的15%转变成电能而有效的利用起来了,从这一点来讲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4)对城市供电高峰的平峰供献。发电设备建设周期很长,运行以后无法在短时间内增加尖峰时所需电力。而且,城市供电十分不
-
均衡,例如,白天比晚上的用电量大,一般中午13-15时为峰值;夏季由于用空调用电量要比冬季用电量增大很多。其应对的办法,如核电就用抽水蓄能水力发是以削平电力峰值。太阳能发电就可以在城市近几年力高峰时,与交流电网并网,并补足峰值负荷的不足,起到“平峰”作用。而且太阳能发电的电力负荷曲线赐好与城市电力的需求相吻合。例如,太阳能发电输出最大功率正好是中午12-15时,太阳能发电也是夏季比冬季高。目前,国外“太阳 能空调器”产品已经实用化,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容量约空调的50%,主要起“平峰”作用。
(5)电源多样化,可以安全可靠的供电。常规能源有火力、水力、核电等新能源则有风力、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发、供电,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可靠供电有利,将不会依赖特点的燃料供给。特别是自然灾害之际,学校、医院、公园都需事先设置紧急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用电源。
2.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交通
XX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东邻株洲、攸县、安仁;南界永兴、桂阳;西接冷水滩、祁阳、东安、邵阳、邵东;北靠双峰、湘潭。XX市现辖5县、2市、5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合153.10万公顷,总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7.23%,城区面积557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93平方公里,总人口720万,在全省各市、州中,
-
幅员位居第7位。
XX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湘桂线交汇于市区,境内通车里程250公里,有火车站33个。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107、322国道以及已建成的京珠、衡昆,已开工建设的京珠复线、吉邵(衡大段已建成)等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100%的乡镇、88%的村通了公路,通车总里程7643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3140公里,高速公路149公里。水上运输也很便利。湘江上溯潇水,下入洞庭、耒水、蒸水等一级支流四季通航。
(2)综合经济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0.09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7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12.3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51.98亿元,增长12.6%。人均GDP为13670元,增长11.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排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3.57、41.24、35.19,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8.1%,比2007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8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9.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物价总水平冲高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个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