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在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的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地开展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必要的投入等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框架中的重要环节,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配合课堂的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能够切实地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通过社会教育与实践锻炼来不断完善大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正确理解、不断增长才干和培养优秀品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学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在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地开展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必要的投入等等。只有如此,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入正轨,切实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是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和手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和手段。一方面,“实践教学通过实际社会调查、社会体验以及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实践教学让处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实现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教育的奋斗目标,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一个大学生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说实践教学是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真正地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克服了以往课堂强制性、封闭性以及单向性的缺点,更加重视师生间的有机互动,为师生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可能。在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被改变,教师的服务意识被唤醒,使其成为了现代教学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不再是在讲台下被动听讲的被教育者,而是真正地变成主动去追求、去探索的学习主体。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地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实现与教师、同学的多向交流,能够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去自主地选择与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不断地加强,并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是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弥补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都实现了创新,一改以往教学模式的死板与僵硬,不再是枯燥地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