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2)地质地形图;
(3)各可采煤层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4)综合地质柱状图; (5)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6)地质勘探资料; (7)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
(8)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9)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表;
(10)井田开拓系统平、剖面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 (11)全矿通风系统图;
(12)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规定、技术措施及统计报表; (13)瓦斯等级鉴定表.
2矿井概况 2.1概况
平顶山煤业(集团)三环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平顶山市区的西北部,行政隶属于平顶山市新华区。铁路方面由火车站向东经漯宝线与京广线相接,往西经宝丰与焦枝线相连,矿区专用铁路有平韩线、平午线;公路以平顶山市为中心,许平南高速公路、311国道等高等级公路通往许昌、郑州、南阳、洛阳,与邻近市、县及乡镇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矿井交通位置图见图1-1-1。
5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焦颖汝州市柳禹州市河线国道北郏县汝河石龙区国道宝丰县平十号井宝襄城县许孟南三环公司平顶山市线河高国道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鲁山县国道311国道河沙速叶县
图1-1-1 三环公司矿井交通位置图
十号井位于临汝——李口街——向牛岗大向斜的李口街部分的南翼,处在李口街向斜和锅底山正断层的压扭断裂之间的条形挤压带内。十号井现井田范围:东部为新杨庄、余沟两村庄,西部为六矿西风井两条下山主巷,即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北部为六矿戊9-10煤层-280m底板等高线,南部为戊组煤层露头线。全井田东西走向长2.87km,南北倾斜宽3.3km,井田面积约7.26km2。
三矿十号井井田东临四矿,北临四、五、六矿,西临五矿、六矿,南临天力公司、先锋矿(庚20煤层延伸到三矿)。
2·2煤田开发简史
平煤集团三环公司矿井始建于1955年10月,1957年12月31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现有两套独立生产系统:三环公司矿井、三环公司十号井。
三环公司十号井平顶山矿区中西部,距市区约10km,1997年由平煤集团设计院设计,经平煤集团公司审批,平煤集团公司总办室以“平煤总[1997]32号”文件批复,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己组9万吨、戊组6万吨)。矿井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0年5月竣工验收投入生产。2007年经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2007年生产原煤40万吨,2008年生产原煤53万吨。
6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2005年进行生产能力核定,河南省工业局以豫煤行[2005]576号文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2万吨/年。
十号井有三个进风立井和一个回风斜井:戊组井、己组井、新主井进风,回风斜井风井。
十号井现井田范围:东部为新杨庄、余沟两村庄,西部为六矿西风井两条下山主巷,即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北部为六矿戊9-10煤层-280m底板等高线,南部为戊组煤层露头线。现井田范围为走向长2.0千米,倾斜宽2.87千米,面积为3.51平方千米。
2.3地质特征
平顶山煤田处于秦岭纬向构造的东延部分,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反射弧顶部,由于受纬向构造带和淮阳山字型的双重控制和影响,形成一系列轴向NW的复式褶皱,并发育以NW向为主的张扭性和压扭性断裂,伴有少量N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其中李口复式向斜是平顶山煤田的主体构造。向斜周缘由NW和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切割,构成煤田的自然边界。同时,使煤田成为四周断陷盆地烘托的隆起断块,断块内构造仍以断层为主,褶皱为辅
1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有:李口向斜、灵武山向斜、白石山背斜、襄郏背斜等。李口向斜是煤田的主体构造,轴向呈N60W延伸。该向斜东起襄城西南的焦赞、孟良寨之间,经李口镇向宝丰县赵官营方向延伸,为宽缓的复式向斜。向斜两翼大致对称,地层倾角北东翼8~15o,南西翼10~25o,轴部平缓,SE端收敛仰起,向NW倾伏,延伸75km以上。李口镇以东,向斜轴部出露三迭系下部地层,以西被第四系覆盖。
2断裂
区内发育的控制性断裂构造主要有NWW和NNE向两组,NWW向断裂有襄郏断层,霍堰断层及鲁叶大断层。襄郏断层为NE盘下降,SW盘上升的高角度正断层,地层断失约1000m,延展达40km,为平顶山煤田北部自然边界;鲁叶大断层为NE盘上升,SW盘下降的高角度正断层,延展约50km,并在新生代具有继承性活动,造成断陷槽地和相对隆起,使平顶山煤田呈宽条带状地垒格局;NNE向断裂主要有洛岗和郏县正断层。洛岗正断层,SE盘下降,NW盘上升,落差数百米至千余米;郏县正断层与洛岗断层倾向相反,为NW盘下降,SE盘上升的高角度正断层。两组断裂的存在,构成了整个平顶山煤田处
7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于四周断陷烘托的降起断块之中。归纳分析区内构造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可概括以下几方面特征:
(1) 平顶山煤田为四周断陷烘托的降起断块。NW为宝丰、郏县断陷盆地;南面为叶县、吴城断陷盆地;NE为襄县、临颖断陷盆地,这些断陷盆地一般都有厚达千米以上的新生界沉积,它们与中间断块隆起之间均以高角度正断层相隔。
(2) 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辅,其中NWW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导构造,对煤田构造起控制作用,李口向斜是煤田的主体构造。
(3) 区内构造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显示了多次构造活动的复杂影响,尤其是燕山运动对本区影响较为明显,使本区局部地段断裂构造及其力学性质既显示上、下盘拉伸现象,又显示压扭性结构面特征的挤压现象。
(4) 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适应,自东而西有较明显的指示山脊存在。
2、4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太古界变质岩系、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发育情况见表1-2-1。其中石炭~二叠系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太古界变质岩系与上元古界震旦系,零星出露于平顶山煤田南部鲁叶断层以北。寒武系主要出露于平顶山煤田西部韩庄矿至梁洼矿以西,常王村四周及白龟山水库北侧,石炭~二叠系在低山区有零星出露。三叠系仅零星出露于由平顶山组成的低山顶部,大部分隐伏于山前缓倾斜平原冲洪积层之下。
表1-2-1 区域地层发育一览表 岩 石 地 层 单 位 界系 统 组 代号 Q 厚度 (m) 0~150 200 430~2460 8
岩 性 特 征 以砾石、卵石、砂为主,混杂亚砂土及亚粘土 下部为杂色砂岩,钙质胶结;中上部为褐黄、灰白色砂质泥岩 暗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砾石 第四系 新生新近系 界古近系
N 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