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护理研究考核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3:4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②主题途径:是通过文献内容学科性质的主题进行检索文献的途径。③关键词途径:是根据文献篇名或内容中具有实质意义、能表达文献主要内容、起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抽取出来作为反映文献内容的关内容的关键词。④分类主题途径:是分类途径与主题途径的结合,相互问可以取长补短。

4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目的;②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③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④查找文前线索,是文献检索的核心步骤;⑤获取原始文献:根据查得的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是整个检索过程的最后一步。

42、文献检索的方法:(1)常用法:又称工具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①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②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③抽查法:是指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有关该课题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2)追溯法:是指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该文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3)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检索途径:1)分类途径:该途径适用于已知所需文献的类属关系,需要对某一课题的文献较全面地了解。该刊的分类索引由“本期学科分类类名索引”和“分类目次”两部分组成。分类途径的检索方法及步骤如下;①根据所要查询的课题,按汉语拼音音序在“本期学科分类类名索引”中找出该课题的类目名和类目号。②根据类目号在“分类目次”中找到该类目所在页码。③根据所指引的页码在正文中查找所需文献题录。④根据题录出处索取原始文献。⑤当所需文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时,按主要主题进行分类,并在次要主题处作参见。2)主题途径:①对所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找出此类文献所体现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采用多个主题词以及主题词与副主题词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增强检索文献的专指性,提高检索效率。②在“主题索引首字字顺目次表”中找到主题词首字所在页码。根据所指引的页码在“主题索引”中找到主题词和副主题词,记录其下的题录顺序号。③如所需文献涉及多个主题词,则分别查出与每个主题词有关的题录号,然后找出各个主题词共有的题录号,即为所需的文献题录号。④根据得到的题录号到正文中查找所需文献题录。⑤根据题录出处索取原始文献。在采用主题途径进行检索时,应注意对年度主题索引的充分利用,以提高检索效率。

44、文献阅读能力的基本技巧:读能力由阅读速度、精力、理解力和阅读技巧四个要素组成。(1)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快慢直接反映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2)精力:精力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阅读活动往往伴随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好,就可以精力充沛的阅读,长时间高质量的阅读。

(3)理解力:理解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理解力体现一个人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4)技巧:阅读技巧包括阅读策略和方法的运用,阅读要领的掌握。

45、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1)保持精力:经常注意身心锻炼,如保护视力,合理使用大脑,注意阅读卫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2)打好基础:注意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母语和外语的学习;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博览群书,注意知识更新,特别是对交叉学科衣边缘学科的了解。(3)加强训练。(4)经常阅读:常言说

5

“熟能生巧”。这一点在外文文献阅读中最为明显。(5)善于总结:不断总结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巧,完善阅读体系,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

46、实验性研究:又称为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任何实验性研究的设计都必须具备3项内容:干预、设对照组、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

47、类实验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方法基本相似,不同处是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按随机原则取样,但设计中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措。

48、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

49、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均来自于同一组样本,即将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50、组间对照:是指相比较的两组数据来自两组不同的受试者。

51、配对对照:将研究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这样每遇到一对就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52、量性研究的类型:在量性研究中,根据设计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53、质性研究的特点:①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而不是仅截取某一个片断。②质性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生活或工作相对长的时间,建立与研究对象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得研究对象的真实经历或体验。③质性研究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可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④质性研究往往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即根据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的特征的判断有目的的选取研究对象。⑤质性研究一般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例如会谈法、观察法、档案资料收集法等。⑥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⑦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4、总体:理论上讲,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实际上,当研究有明确具体的研究指标时,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55、样本:就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

56、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57、概率抽样: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最为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58、非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机会被选择进入样本。非概率抽样主要有4种方法: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

59、随机误差: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

60、系统误差(偏倚):系统误差即偏倚,是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与随机误差不同,偏倚是研究中可以克服的,也应当努力去克服的误差。

61、偏倚的主要类型:偏倚按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阶段,主要归纳为3种:选择性偏倚、信息性偏倚、混杂性偏倚。 62、选择性偏倚:是指由于被入选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6

63、信息型偏倚:又称为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研究对象的或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是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

64、混杂性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即外变量)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自变量)与疾病或事件(即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混杂性偏倚。

65、护理研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①研究设计就是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等。②干预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也称处理因素)。③设立对照亦称控制。“对照”是指将条件相同、诊断方法一致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某种与对照组不一样的干预措施,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④随机化是指随机取样和随胡分组,即从目标人群中随机地选择样本并且将这些被选到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⑤盲法是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目的是减少可能的来自于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⑥预试验又称为可行性研究或试验研究,是指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之前,为保证科研工作能按照设计内容顺利进行。

66、质性研究的3个主要类别(常用的研究方法):①现象学研究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因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②根基理论研究法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建立理论的方法,而收集的资料则是理论的根基。根基理论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具有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典型的使用根基理论研究法进行研究的案例就是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的研究。③人种学研究法起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文化或文化亚群的深入研究以理解他们的语言、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习俗等。人种学研究法通过实际参与人们自然情形下的生活、深人观察、深度会谈、档案或文史资料查寻,探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体验。在健康保健领域,人种学研究法最适合于探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照顾方式等。

67、实验性研究必备的3个基本内容:任何实验性研究中都必须具备3项内容:干预,设立对照、随机化。 68、设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突出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效应。 69、常用的设对照的方法有:自身对照、组间对照,配对对照。

70、实验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实验性研究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由于这种设计通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以及设立对照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外变量对于依变量的影响,从而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处理因素与结果即自变量和依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映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2)局限性:①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地控制干扰变量,但是由于大多护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人,较难有效地控制某些干扩变量。②出于什理方面和实际研究情况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应用随机的方法方法进行分组。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完全相均衡的对照组而使实验性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

71、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与实验性研究相比,类实验性研究在进行人群的干预研究时可行性高,较为实用,不易触犯伦理原则。(2)局限性: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有时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使得研究中已知的和未知

7

的因素无法像实验性研究那样随机均衡地分布在各组中,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实验性研究,因此类实验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72、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非实验性研究是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因此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非实验性研究可以同时收集较多的信息,特别适用于对研究问题知之不多或研究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用来描述、比较各种变量的现状。另外,非实验性研究可以为实验性研究打下基础,是护理研究中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局限性:非实验性研究没有人为的施加因素,即无护理干预措施,也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无法解释因果关系。

73、常用的概率抽样的方法及其特点:(1)单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每个抽样个体被选人样本的机会完全相等。如将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作为抽样的对象,哪一个个体进入样本完全随机决定。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查随机数字表法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将总体的全部研究个体统一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直至达到预定的样本含量为止。单纯随机抽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计算抽样误差比较方便,其缺点在于做大规模调查时,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一一编号是非常困难的,费时、费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行性差。同时,抽出的样本可能会相对集中,或间隔过大。(2)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特征顺序统一编号,再规定抽样间隔H,通常H为总体例数N与样本例数n之比(即H=N/n)。然后用随机方法确定一个小于H的数字k(k

74、常用的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其特点:(1)方便抽样又称为便利抽样或偶遇抽样,即从总体中选择最容易找到的人或物作为研究对象。方便抽样的优点是方便、易行,能够节省时闯和费用。其局限性是抽到的样本代表性差,抽样误差较大,是抽样方法中准确性和代表性最差的一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2)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或某些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依照每一类中个体数占总体的比例来抽取相应数目的个体构成样本的方法。定额抽样是在方便抽样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层配额的抽样策略,注重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一致性,因此,定额抽样比方便抽样的代表性强。(3)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调查总体的了解,有意识地选择某些研究对象。目的抽样虽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但是仍然有很强的实用性,如在质性研究中常常被用来作为抽取样本的方法,其缺点是没有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所抽得的样本是否真正具有代表性。(4)雪球抽样又称为网络抽样,指当研究者对总体人群的确切范围所知较少而又想了解他们的相关情

8

搜索更多关于: 护理研究考核知识点 的文档
护理研究考核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vfi8x9o60fvan2h1j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