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时,可以利用社会网络的优势和朋友间具有共性的特点来进行抽样。(5)理论抽样是用于根基理论研究中的独特的抽样方法。它发生在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连续过程中,是研究者为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研究所发现的相应的理论内容及框架,而做出的下一步收集何种样本的决定。
75、选择性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此种偏倚在确定研究样本、选择对照组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也可由于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失访或无应答等情况造成。(2)控制方法:①科研设计严谨,设立并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②设立多组对照。③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
76、信息型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信息性偏倚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均可发生,可来自于研究对象、研究者本身,也可来自于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和方法等。(2)控制方法:①采用盲法收集资料。②制定严格的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③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
77、混杂性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常见的混杂因素有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药物或治疗的依从性等。混杂因素只有在比较的两组间分布不均,而且可以影响结果的情况下才能起混杂作用,产生混杂性偏倚。(2)控制方法:①随机化;②分层;③匹配;④限定研究对象;⑤数据分析时使用多因素分析。
78、收集资料方案设计的步骤:①明确资料收集的目的;②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③选择或编制研究工具;④预试验;⑤设计资料收集的形式和程序⑥实施资料收集的方案。
79、量表的几种形式:①评定量表;②Likert量表;③语义差异量表;④视觉类似物量表。
80、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资料的方法。访谈法是一种口头形式的自陈法,一般可收集到较深入的资料,它是护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8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观察类型:①局外观察者;②参与性观察者;③观察仨参与者;④完全参与者。
82、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案前应考虑的问题:①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方法收集资料;②采用定量还是定性方法收集资料;③资料是否要求严格的客观性;④是否存在霍桑效应的影响。
83、自设问卷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1)首先确定研究目的并拟订需要了解的内容和相关问题;(2)发展问题;(3)通过专家评估,根据项目的准确性、适合性、相关性将项目分类;(4)对问卷中的项目进行处理;(5)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纳;(6)估计问卷长度;(7)设计答案形式;(8)润饰文字;(9)将问卷的部分问题设计成反向提问的形式,并对该类问题做标记;(10)对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测定;(11)运用现存问卷时,应首先对问卷进行评估。
84、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一般情况下,国外量表的翻译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翻译:首先将国外量表翻译成中文。最好选择两个或多个有经验的翻译者,彼此独立地将外国语言的量表翻译成汉语。量表最初发展所应用的语言的版本是一个量表的源量表,因此要求翻译者既熟悉原量表的语言及文化背景,又要求汉语功底好,能够准确地用通俗的词语表达源量表想要表达的意思。②回译就是请语言功底好、对源量表不知情的一位或多位翻译者将翻译成中文的量表再翻译回去。③检测:应寻找一定数量的双语样本(既懂中文又懂源语言的样本)进行两量表之间的等同性检验。
9
85、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的形式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问卷法包括邮寄问卷法,现场发放、收回间卷法,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法3种。①邮寄问卷:即研究者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填写好问卷后,再邮寄给研究者。虽然邮寄法问卷发放的范围较广,但回收率较低,一般回收率在60%以上被认为较为满意。护理研究者除充分准备完整的问卷外,若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研究对象的回寄问卷(2-3周),可再次寄信或电话联系研究对象,必要时在信中再附一份同样的调查问卷。②现场发放、收回问卷:研究者将研究对象组织起来,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填写问卷的要求,然后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间卷。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填写好的问卷当场收回。这种问卷收集方法效率高、花费时间少,但收集到的资料的深度受限。③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研究者也可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研究者按照问卷内容提问,对于封闭式问题要给出可选答案,研究对象回答问题,研究者进行填写。虽然该方法与邮寄问卷相比,可能问卷回收率较高,但是花费大。
86、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一般而言,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是省钱、省时,而且便于对研究对象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也不会因资料收集者的不同而影响研究对象完成问卷。但是,问卷调查一般的回收率相对较低(若回收率低于60%,需要慎重考虑该研究的有效性),另外研究对象可能经过反复斟酌,掩饰了其观点和看法,而未提供真实的资料。
87、访谈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访谈问题的设计:设计访谈问题的原则是从广泛、普遍的问题开始,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敏感的问题。②访谈者的培训:若一项研究需要多个访谈者通过访谈获取研究对象的资料,在正式通过会谈法收集资料之前,必须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以避免人为的偏差。③访谈的准备:在正式访谈之前,研究者应与研究对象预约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研究者应准时到达预约地点,衣着应适合访谈的环境,并为研究对象所接受。④访谈的技巧:在访谈中,人际间交谈的互动性对访谈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者首先必须熟悉访谈的内容。访谈过程中的语气应友好、平和。⑤访谈的记录:可分为现场记录、随后记录和现场录音、录像等方式。现场记录能保证访谈内容不被遗忘,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访谈的进行。
88、访谈法的类型及其特点:,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3种类型。①结构式访谈:是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访谈中严格按事先准备好的书面程序进行访谈的方法。研究者在采用结构式访谈前,需详细列出访谈的程序和具体内容。②半结构式访谈:指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访谈中按事先准备的访谈大纲进行访谈的方法。在访谈中,研究者只是部分地控制访谈的进展,鼓励研究对象就某一主题(即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进行自由谈论。③非结构式访谈:即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询问一个或几个范围较广的主题,是一种自然的交谈的方法。一般不对场所进行挑选,而在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自然场所进行。
89、访谈法的优缺点:(1)访谈法的优点:①应答率较高:当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面对面交谈时,大多数研究对象均有反应,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矿资料。②适合于不能填写问卷的研究对象:当研究对象有书写障碍时,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法从研究对象处直接获取资料。③所获资耗较为完整、丰富:由于研究者组织参与访谈,可以及时解答研究对象认为较为困惑的问题,也可通过鼓励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更为丰富的资料。(2)访谈法的缺点:①费时:由于访谈者多需要研究者一对一与研究对象进行交谈,并且完成一次访谈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研究对象填写一份问卷的时间。因此研究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②花费大:研究者需要预约研究对象,并前往预约地点见面、交谈,电话费、交通费支出较大。此外,若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录
10
音或录像的记录方式,所需设备较为昂贵。③影响因素较多:如研究对象可能因为需要面对面与研究者交谈,而有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造成结果偏差。
90、观察法的分类及其特点:观察法按观察情形分类有自然观察法和标准情形观察法,按观察结构分有结构式观察法和非结构式观察法。(1)按观察情形分类:①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工作或生活情形中对调查对象的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临床护士的行为。②标准情形观察法:是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下观察调查对象对特定刺激的反应。例如:观察新生儿对抚触的反应。(2)按观察结构分类:①结构式观察法:有已设计好的、正式的记录格式,以规定研究者要观察的现象和特征以及进行记录的方式。在结构式观察法中,研究者事先确定观察样本和观察项目,设计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并对资料进行准确的分类、记录和编码。②非结构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的观察在自然情形下进行,并且不对研究情形施加任何干顶,以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和经历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常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
91、结构式观察法有效实施的主要措施:①制订分类系统:制订分类系统是运用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的第一步。研究者应注意将计划观察的行为或现象归于不同的类别,要避免类别的重复。②观察样本的选择:观察样本可按时间进行选择,时间段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也可按时间进行选择,选择完整的行为。③观察法的辅助工具:应用观察法收集资,特别是某些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方面的资料,可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资料的获取。④结构式观察法的要素:a.明确观察目标和内容,b.对观察内容作操作性说明,c.观察人员的培训,d.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互动关系,e.对分类系统及观察的记录表格进行预试验,并根据结果做适当修改。⑤观察员的训练。
9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不同关系类型的特点:观察者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4类。①局外观察者:观察者经正式介绍后进入观察领域,但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也可是观察者隔着单面透视玻璃,用录像等方法进行观察。②参与性观察者: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其活动以观察为主,参与为辅。③观察性参与者: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人观察领域,其活动以参与为主,观察为辅。④完全参与者:观察者完全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观察领域,观察者本身就是观察群体中的一员,所以可以获得一些局外人所不能获得的资料。
93、观察法的优缺点:(1)优点:①适合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②通过应用观察法研究者可获得更为深入的资料。(2)缺点:①伦理问题②结果偏差③主观性较强,导致结果偏差④耗时。
94、生物医学测量法的目的:(1)测量与护理有关的基本生理过程(2)选择护理干预方法(3)评价护理干预效果(4)改进标本采集方法(5)测量患者的生理功能。
95、生物医学没量法的种类:(1)机体指标的测量:通过体检生理指标的测量直接从生物体测得结果(2)实验指标的测量:不是从生物体体内直接测量结果,而是抽取标本后通过进行实验室检验测得结果。
96、生物医学测量法的优缺点:(1)优点:生物医学侧疗法所获得的结果客观、精确、可信度高,在护理研究工作中,应重视应用该方法来测量数据和收集资料,以提高护理研究的水平和深度。(2)缺点:该方法不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心理、社会方面的资料。
11
97、常见的档案记录资料的类型:(1)疾病报告:国家规定所有医务人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填写法定传染病报告单,向防疫机构报告,以便国家及时了解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的分布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医疗、护理服务工作记录:护理对象接受的医疗、护理的工作记录是卫生服务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3)健康检查资料:一般而言,体格检查资料比较系统、完善,可以为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4)专题疾病的调查: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特点,护士会重点针对一些疾病进行调查和随访,并记录相关资料。
98、测量法及档案记录法的优缺点:(1)优点:经济,无需对象合作,无应答偏差。有选择性,资料可能不够完整,(2)缺点:涉及伦理问题。
99、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100、信度的不同特征: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是信度的3个主要特征。
101、信度的测量方法:①重测信度②折半信度、Cronbach’a系数与KR-20值③评定者间信度和复本信度。
102、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越高,效度越好。 103、效度的多种表达形式:可以用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来反映一个研究工具的效度。 104、重测信度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两次测量之间的间隔时间;总的原则是时间的间隔要足够长到使第1次的测量对第2次的测量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也不能太长以免客观情况发生改变。 (2)研究工具所测量的变量的性质:由于重测信度的计算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测量,因此研究工具用于评估性质相对稳定的问题。(3)测量环境的一致:在进行重测时,应尽量保证第2次测量的环境与第1次测量的环境相同,以减少外变量的干扰。
105、内容效度的测评方法:内容效度是根据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来对工具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而且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做出的判断。内容效度需建立在大量文献查阅、工作经验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多由有关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专家人数最低不少于3人,最多不超过10人,5人较为合适。专家的选择应与研究工具所涉及的领域相关。专家们应对研究工具中的各条目是否与所要测量的概念有关做出评价,并可以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级别对各个条目进行评定,同时给出修改意见。之后,研究者必须依照专家意见对研究工具进行修改,修改后邀请这些专家再次给予评议。但应注意两次评议时间最好间隔10~14天。
106、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上“高”或“低”的问题。一个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并不是截然孤立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信度低的工具效度肯定不高,但信度高的工具也仅能说明有效度高的可能性。
107、变异: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变异是生物医学数据最显著的特征,但在这些变异性的现象中却蕴藏着必然的规律性。
108、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109、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就称为样本。
110、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