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选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5:15: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情节

一、[2016·大庆质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羊 李德霞

我和母亲赶着羊群走出村口时,日头就要坠到西山背后了。

下午,镇食品站的王站长在我们村收了四十只羊。我们村在山旮旯里,拉羊的车进不来,王站长就想从我们村雇个人往山外送羊。送一只羊两毛钱,四十只就是八块钱。母亲好不容易争来这份差事,忙喊来刚刚放学到家的我,让我和她一块儿往山外送羊。

路上,母亲对我说:“等把羊送到山外,挣了钱,娘给你买热烧饼吃,再去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书包。”我抿嘴笑着,使劲地摇着羊鞭,撵羊的劲头更足了。出村不远,从对面的山坡上围过来一群羊。母亲担心两群羊混杂在一起,叫我盯紧点。原来,那群羊是母亲娘家村的,放羊人是母亲的六叔,我叫他六姥爷。隔老远,六姥爷就冲母亲打招呼:“是凤英啊,给食品站送羊啊?”

母亲说:“是啊,是啊,六叔还没回呀?”

六姥爷把羊群撵到一边,拎着羊铲踱过来,看着我们送的羊说:“凤英,六叔跟你商量个事儿,你看行不?”

母亲笑着说:“六叔,你说。”

六姥爷把羊铲戳到地上说:“叔有十只羊,个头小一点,下的羔也少,想跟你送的羊调换几只。”

母亲一下愣住了,随即摇摇头说:“不行吧,六叔你看,我送的羊人家都涂了抹子的呀。” 六姥爷弯腰逮住一只羊,用手捏了捏羊背上的抹子,然后直起腰来,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得意地说:“抹子是油漆的,六叔这儿也有。六叔把换给你的羊也涂上抹子不就成了,保准你不会出事。嘿嘿。”

母亲没辙了。想了半天,母亲又说:“六叔,我送羊可是挣了人家钱的呀,咱咋能干这事?”

“羊不是公家的吗?要是你自家的,六叔提也不提。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母亲为难极了。六姥爷又说:“六叔也不白求你。这样吧,调换一只,六叔给你两毛钱。” 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我想,是我给母亲解围的时候了。我抡起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噼噼啪啪,一顿猛抽。羊群受了惊,你追我赶,蜂拥着朝前冲去。我和母亲紧撵着羊群,听不清六姥爷在背后嚷嚷什么。

出了山口,天已黑透。十几里山路,走得我两腿酸软,肚子也咕咕叫起来。

王站长早已等在村口,见我们到来,忙把我们领到村头的一个大院门口。门楼上吊一盏大汽灯,贼亮贼亮的。一辆拉羊车就停在一旁。王站长对母亲说:“大姐,你们娘俩先歇个脚,等我们装完羊,就给你钱。”母亲放松地点点头,拉着我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几个村里人帮着往车上装羊。奇怪的是,每抓到一只羊,临上车前,王站长总要猫下腰,拿手电照照羊肚子,然后再送到车上去。我悄悄问母亲:“他照啥呢?”母亲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四十只羊就要装完了。母亲凑过去说:“王站长,你刚才拿手电照啥呢?” 王站长不说话,提起一只羊腿让母亲看。

王站长说:“是这样的。上次,我也从山里收了几十只羊,也是雇人送到这里的,等回到食品站才发现,有一半的羊被人半道上调了包,大的换成小的,肥的换成瘦的……所以,下午在你们村收羊时,我除了在羊背上涂个抹子,还在羊肚子上加了个抹子……我这么做也

是以防万一,并不是针对大姐的,哈哈哈……”

好悬啊。我和母亲相视一笑。

王站长掏出十块钱说:“大姐拿着,这是你的工钱。过年我要是去你们村收羊的话,还雇你送羊。”

母亲掏遍口袋,只掏出一块钱。母亲尴尬地搓着手说:“我零钱不够,王站长就给八块吧。”

王站长说:“不用找,拿着吧。多出的两块钱,送孩子吧。” 母亲不安地说:“那咋成啊?”

王站长伸手摸摸我的头:“小家伙,饿坏了吧?走,到屋里吃饭去!” 母亲赶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这就回去。”

王站长不让,拉着我的手朝屋里走。饭是莜面鱼鱼,我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那个香啊,我一气吃下两大碗。

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悬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 (摘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全文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那就是送羊、换羊、装羊、装羊后付钱,但作者却将这看似简单平常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这样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而且方便作者对母亲和王站长这两个人物进行正面的评价。

C.母亲以羊身上涂了抹子为由来拒绝六姥爷,可六姥爷也拿出了抹子,并且提出要加钱来换羊,母亲差点答应了他的要求。

D.装羊的时候,王站长每装一只羊,就要照一下羊肚子,这说明王站长吃一堑长一智,避免了再像之前一样上当受骗。

E.小说结尾“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悬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用“又圆又大的月亮”衬托了“我”对王站长感恩的心情。

答案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方便作者对母亲和王站长这两个人物进行正面的评价”错,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这两个人物,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C项,“母亲差点答应了他的要求”不准确,母亲有着急,也有为难,但并没有要答应的意思。E项,“月亮”表现“感恩的心情”错,“我”和母亲用诚实守信换得王站长的夸赞、奖励,回家路上心情轻松愉快,月亮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是用来表现快乐心情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母亲美德的象征。

2.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的时候,“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用此举解除了母亲的困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母亲“诚实”“善良”性格的表现。②突出了“我”的机智,为小说人物描写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思考,“换羊”属于“节外生枝”,“我”赶羊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再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从这件事可看出“我”的机智,也能凸显出母亲的诚实、善良。

3.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诚实守信。送羊路上拒绝六姥爷换羊的要求,把羊群原样不变地送给王站长。②勤劳能干。为了挣钱养家,她不怕辛苦,争来送羊的差事。③善良。六姥爷要换羊,她急得要掉泪,也没有出言伤害对方。④关爱孩子。一心想着孩子的生活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小说的人物描写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分析概括。从母亲拒绝六姥爷换羊请求的情节中,可以概括出她的诚实;从她对儿子说的那些话和她对六姥爷的态度中,可以概括出她有爱心,善良;从“送羊”这件事可以概括出她的勤劳。

4.请着眼于维护“公家”财产,从不同角度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母亲的角度看,面对“公家”财产,应该用诚实的人格来坚守,不为亲情所动,不为私利所惑。②从王站长的角度看,维护“公家”财产,还要有点智慧,凭智慧办事,让想占“公家”便宜的人不能蒙混过关。③从六姥爷的角度看,面对“公家”财产,不可动私心,不可有杂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一要审清题意,这则试题是要求考生联系小说的内容谈谈怎样维护“公家”的财产。二要学会多角度探究,这里的不同角度是不同人物对“公家”财产的不同态度。因此,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能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探究。

二、[2015·南宁二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卖蘑菇的女孩 刘艳杰

天气寒冷,我习惯步行上班。老君台后街的菜市路口是我上班的必经之处,在那里总能遇见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总是站在距离路口30米远的一个水泥墩旁卖蘑菇。水泥墩上一层污渍,凌乱地涂着些小广告。女孩将竹篮放在水泥墩上,竹篮里盛满了新鲜的蘑菇。女孩一只手搭在篮系上,另一只手套进像自己缝制的棉手套里,一直勾头瞅着竹篮里的蘑菇,偶尔抬头瞟一眼过往的行人。

女孩引起我的注意。

这天我提前半小时出门。冬天早晨气温低,夜晚霜雪落满地。女孩站在那里,似乎有些羞赧,半天不说一句话,不像其他菜贩子,老远招揽行人来买菜。女孩的生意有些惨淡,十多分钟才有一个人来买蘑菇。我走过去站在女孩的蘑菇摊前。“叔叔你好,买蘑菇不?”女孩见我站在她摊前,一脸兴奋地问。

“给我称两斤。”我抬头看女孩一眼。其实我和家人都不太喜欢吃蘑菇,平时也很少买。女孩笨拙地一手掂秤杆,一手往秤盘里轻放蘑菇。“请你放心,买俺的蘑菇保你不吃亏。俺这蘑菇不掺水,吃不完放个十天半月也冻不坏。”女孩边称蘑菇边解释。“我就是听说你卖的蘑菇不掺水才来买的。”我冲女孩笑着说。

女孩把称好的蘑菇装进食品袋后递给我。我数给女孩六块钱,女孩随即找回一块钱,我一怔:“两斤不正好六块钱吗?”

“不是哩,俺卖的蘑菇两块半钱一斤。”

“真是物美价廉,你为啥不在菜市里卖呀?那里人多,这么好的蘑菇,肯定卖得快。” “在菜市里卖要交三块钱税哩,在这儿卖不交税。”

我又跟女孩聊了几句,和女孩打了招呼后,拎着买的那兜蘑菇直奔单位。上午下班,我回家告诉妻子:“咱伸伸手,帮一下卖蘑菇的女孩。以后咱们可以试着多吃些蘑菇……”妻子也连声说好。

每天我拎少则两三兜多则四五兜蘑菇上班。一次,女孩特意问我:“叔叔,近些日子你为啥突然买俺那么多兜蘑菇哩?”我谎称:“自从第一次买你的蘑菇带进单位,同事见了夸我买的蘑菇新鲜不掺水,都想让我顺便给他们捎些。”女孩感激道:“哦,原来是这样呀。谢谢叔叔每天来买俺那么多蘑菇。”

我和女孩逐渐熟悉起来,每次来买蘑菇都会和她聊上一会儿。 “这蘑菇是你家种的吗?”

“不是哩,是俺妈从外面买回来的,然后俺和俺妈每天再赶早集卖。” “这一竹篮蘑菇能赚多少钱?” “二十块钱左右吧。”

“你应该好好读书,怎么每天在这里卖菜呀?”

“俺读七年级,不上早读课,九点之前赶到学校不会耽误课程哩。俺想帮俺妈多卖些菜,多挣点钱,俺爸的手术就能尽早做。”

我暗自竖起大拇指,多懂事的闺女啊!就这样,我每天乐此不疲地买女孩的蘑菇。一天晚上,妻子突然告诉我:“老公,你每天买回几兜蘑菇,咱家确实吃不完。为了帮助女孩,我把你买回来的蘑菇便宜兑给了邻居……”

我笑了,妻子也笑了。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我像往日一样准时路过女孩卖蘑菇的地方,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女孩的影子。这时,从水泥墩后面的门面房里走出来一位老人,她问我:“这位同志,你是不是在等那个卖蘑菇的女孩?”我说:“是的,大娘。”老人说:“昨天那女孩卖完蘑菇对我说她得些日子不来,她说要是我碰见你,就把这封信交给你。”我接过信,慢慢地展开:

叔叔你好!从明天起俺得一段时间不能来卖蘑菇,因为俺爸的病又厉害了,时间紧迫,俺和俺妈必须到省城给俺爸治病。非常感谢你两个多月来一直默默地帮助俺,使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倍感温暖……俺也特别感谢你的同事对俺的帮助,所以每兜都多称一二两以表谢意……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以一个寒冷的冬天为背景,通过“我”的视角,生动地叙写了卖蘑菇的女孩的艰辛生活和不幸遭遇,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文章第一段综合运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生动而真切地展现了一幅女孩冬天卖蘑菇的生活场景,为下文做铺垫。

C.作品对“我”的妻子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她是一个善良、无条件支持丈夫的人。文中“我”与她的对话,表现了夫妇俩对女孩的真诚帮助。

D.“在菜市里卖要交三块钱税哩,在这儿卖不交税。”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女孩生活的贫苦,一方面也含蓄批评了某些部门乱征税给百姓带来负担。

E.“我”与女孩的对话不仅亲切自然,而且富于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具体交代女孩的生活境况、家庭遭际,来凸显她的美好品质。

答案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文章第一段中无“神态描写”。C项,“无

条件支持丈夫”说法不准确,故给1分。D项,“含蓄批评了某些部门乱征税给百姓带来负担”属主观臆断。

6.小说中卖蘑菇的女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腼腆厚道:卖蘑菇时有些羞赧,不会吆喝招揽顾客,出售的蘑菇物美价廉。②勤奋自强:每天在上课前帮助妈妈卖菜挣钱,勤劳朴实,坚强自立。③知恩图报:每次都多给“我”称些蘑菇,感谢“我”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④富有孝心:替母亲分忧,为父亲攒钱看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女孩卖蘑菇时的具体表现和她的话,如“女孩站在那里,似乎有些羞赧,半天不说一句话,不像其他菜贩子,老远招揽行人来买菜”“俺这蘑菇不掺水、吃不完放个十天半月也冻不坏”等,可以归纳出①;而“我”和女孩的对话,如“俺想帮俺妈多卖些菜,多挣点钱,俺爸的手术就能尽早做”等,则体现了②和④;根据小说结尾的信的内容则可概括出③来。

7.请简要梳理一下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端:上班路上,卖蘑菇的女孩引起“我”的注意。②发展:“我”买女孩的蘑菇,想帮助她。③高潮:“我”了解了女孩不幸的生活遭遇。④结局:女孩暂时离开了,留给“我”一封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小说以买卖蘑菇为中心展开故事。显然,“我”与女孩的初次见面应为故事的开端;“我”买蘑菇以及和女孩交谈,女孩为“我”找钱等是故事的发展;“我”和女孩熟悉后的深入交流和“我”得知她的不幸遭遇,应该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而最后女孩的信应该为故事的结局部分。

8.作品以女孩给“我”的一封信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文章以书信的形式结尾,匠心独运,使故事结构更加完整。②人物形象上,最后的这封信凸显了女孩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故事情节上,使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富于变化,更加感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多方面思考。从文章结构来看,它使小说的情节更完整;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女孩的信中的“每兜都多称一二两以表谢意”等内容彰显了女孩知恩感恩的性格,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故事情节来看,这封信交代了女孩不来卖蘑菇的原因,使故事情节富于变化。作答时,注意要立足文本。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选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xec7g8oc2xc786b4a94zk8m0hvru00ry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