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讲义
王维国讲授
课程的性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具体来说,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借助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具有随机特征的经济现象,目的在于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
计量经济学按其内容划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Eviews软件应用,讲解理论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本课程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了解现实经济世界中可能存在的计量经济问题, 掌握检测及解决计量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二是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本大纲适用于数量经济专业2001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总学时为72,共计4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Excel、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等学科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计量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是实际中不满足数理统计假定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及经济变量发展变化规律分析方法和技术,而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经济理论的准备,它仅就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理论假设,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只有具备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使用的教材:计量经济学(Basic Econometrics) 第三版,[美]古扎拉蒂(Damodar N.Gujarati) 著,林少宫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该教材畅销美国,并流行于英国及其他英语国家。该书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训练,内容深入浅出。
教学参考资料:1. 王维国,《计量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Aaron C. Johnson, Econometrics Basic and Applied
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数 章、节 第一讲(共4节) 学时数 2 72 备注 教材引言P5-15 引言: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第二讲(共4节) 双变量回归模型及其估计问题 6 教材第1、2、3章P1-40 第三讲(共5节) 双变量回归模型的区间估计及其假设检验 12 教材第4、5、6章P41-177 第四讲(共3节) 多元回归模型及其估计问题 4 教材第7章P178-226 第五讲(共7节) 多元回归分析:推断问题 4 教材第8章P227-271 第六讲(共6节) 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方法 6 教材第9章P272-304 案例讨论 第七讲(共5节) 多重共线性 2 第二至第六讲综合案例 4 教材第10章P305-346 第八讲(共5节) 异方差 6 教材第11章P347-392 案例讨论 第九讲(共5节) 自相关 2 第七讲和第八讲综合案例 6 教材第12章P393-445 第十讲(共5节) 模型设定误差 4 教材第13章P446-474 第十一讲(共9节) 虚拟变量回归模型 4 教材第15章P475-534 案例讨论 第十二讲(共4节) 联立方程模型
2 第九至第十一讲综合案例 8 教材第18-20章P629-702
第一讲 引言: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的来源 二、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计量经济学几种定义。本课程所做的定义。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一、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二、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一、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一般步骤
(一)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