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社会现象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
社会现象类题目是公务员面试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
或社会新生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一、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出题目的
社会现象类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因为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机关选拔合格的工作人员。政府机关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又延伸出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作为公务员,必须有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公务员面试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
二、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出题来源
面试当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的材料一般都来源于现实中的热点,而且基本是时下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涉及到的范围一般为社会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近两年民生问题尤其引起关注。社会现象类题目一般考察考试前半年内发生的热点话题,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就屡屡出现在面试当中,如果考生能够对于食品安全的热点材料事先做过充分的准备,那么必当胸有成竹、有备无患。考生在平时备考的时候可多关注主流期刊网站比如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人民日报》、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等。
三、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出题方式
社会现象类题目一般分值比较重,判定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提问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问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这对xxx有何启示?、你对xxx怎么看?、你觉得/认为xxx有效吗/可行吗/重要吗?
四、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分析方法
社会现象类题目最常见的分析方法为主体分析法。主体分析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也是一个容易掌握的方法。比如说“请你谈谈对宝马车碾死儿童案的看法”这个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考生完全可以运用主体分析法来破解。本题有两个显性的主体:一是宝马车;二是儿童。潜在的主体可不止两个了。宝马车对应着车主,可以牵出来社会公德等;儿童对应着父母,可以牵出来社会、法律、教育等等。宝马车车主的行为,考生可以从宝马车车主自身的行为方面进行理解、评价;也可以从政府主管部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评价。从儿童被碾死的角度,考生可以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进行评价,也可以站在法律的高度对其进行理解和评价。总之,采取主体分析法可以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到十分精准地破解,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主体归纳】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相关部门、政府、组织、企
业、学校、家庭、个人等。
五、例题演练
你能说出下列社会现象题表现的主体有哪些吗?
(一)豆芽菜食品用药水泡过,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工商、质检、食检等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二)现在农民工进城,面临很多问题,如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你怎么看?
(三)针对当前高校论文抄袭和剽窃现象严重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四)有人说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好,有人说尊老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要自己养年老父母,你怎么看?
六、社会现象类题解题思路
社会现象题目总的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什么。结合题目可说明现象存在的事实、造成的影响或者产生的意义;第二步,为什么。解释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第三步,怎么办。提出解决该现象的具体、可行性措施。每一步之前可找准对应的主体,根据主体展开论述。 例题精讲
有一组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60%首选一线城市就业;另一组数据显示,60%的白领打算去二线城市发展,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是什么:(主体:城市、大学生、白领)
一线城市吸引力大,很多大学生们为了在一线城市谋得一席之地孜孜以求。白领选择二线城市作为职业发展新驻地,体现了择业观的理性和多元化。 为什么:(主体:城市、社会、年轻人、国家)
大城市的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合理;大学生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在大城市可以开阔视野;大城市资源相对丰富。另一方面,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社会竞争逐年加剧;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断增大;高额的房价、拥挤的交通、巨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很多在一线城市求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承受;国家出台大量区域发展政策,促进了一大批二线城市的崛起。 怎么办:(主体:大学生、白领、管理者)
坚持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要正视当今城市格局的发展现状,必须对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者也要在加强城市包容性上多做文章,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人才,从更大层面上实现智力资源的畅通流动和循环,让各类各层面的人才能够发挥最大价值。 七、社会现象类题解题步骤
社会现象类题一般而言可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积极类社会现象题、消极类社会现象题、中性或争议性的社会现象题。他们的解答思路分别如下:
(一)积极类社会现象题作答思路
社会积极类现象,此类现象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给大众以鼓舞,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吸取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总体思路为肯定积极作用,分析其内在原因,找到其规律,然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步骤归纳】“亮明观点”+积极作用或意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完善落实措施
(二)消极类社会现象题作答思路
社会消极类现象,此类现象对社会不产生积极影响,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比如腐败类现象、恶俗文化现象等,都是要受到批判的。所以,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模式就可以归纳为,承认现象危害+解决问题的措施(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总之,面对此类消极现象的思路就是承认危害,然后就是加强整改。
【步骤归纳】“亮明观点”+危害+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中性或争议性的社会现象题作答思路
这一类社会现象一般是没有明确定论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更具有考察特点,也更容易考查出考生的水平。所以,我们将这类社会现象定义为中性或争议性现象,比如网络人肉搜索这个现象就属于此类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分析模式是,肯定其积极方面+指出其消极方面+采取措施趋利避害。比如人肉搜索,我们首先肯定网络人肉搜索的积极意义,扩大了我们的监督范围、提升了我们的监督水平,但是这个新事物也有着它不完善的一面,比如缺乏法律依据,容易走极端,容易侵犯个人隐私等。 【步骤归纳】“亮明观点”+积极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的作用+完善的措施
(四)例题精讲
1.现社会上文凭学历造假严重,特别是名人,对此你怎么看?【消极类】 【是什么—陈述事实】以“唐骏”为代表的名人学历造假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创业成功的杰出代表,名人往往是成功的代名词,名人代表着卓越的能力与非凡的成就,但是学历造假事件却暴露出一些名人在光环背后,为求得学历的虚名不惜牺牲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和道德。 【是什么—亮明观点】一个人即使取得再大的成绩,也不能以失去诚信为代价。也只有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才更有含金量。 【为什么—危害】首先,名人学历造假反映了造假者本人的诚信缺失。“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基本的为人之道。名人造假必须引起我们对诚信和成功关系的价值衡量和重新思考。学历作假意味着做人缺乏诚信,这既关乎私德又超越私德。以商业领袖为例,诚信缺失足以使人质疑其商业道德。 其次,名人在社会公众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诚信在这些高素质人群中
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为什么—原因、背景】再次,造假行为紧盯文凭领域,也有其深层次原因。社会上以文凭论英雄的普遍意识,造成了一种价值观的误区,认为没有耀眼的教育背景就是缺憾和不成功。这也是名人深陷“学历门”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很多单位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人用人上关注学历重于关注能力。 【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杜绝学历造假,全社会营造诚信的氛围最重要。只有从上到下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风气,假文凭才会失去生存的环境。 第二,企业在用人时除了考虑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外,要加强对学历的审查,使假学历无藏身之地。
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历造假的问题,就要改变目前对人才的评判体系,用一种切实可行的体制来做保证,改变对人才的唯学历评断。只有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真才实学的氛围,改变以文凭论能力的用人观,才能真正遏制学历造假之风。
2.国家卫生部出台了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负责在网络上公布信息。此制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你有哪些认识?【积极类】 【是什么—陈述事实】我国现在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三亿,数量庞大的网民不仅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而且也越来越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是什么—亮明观点】在这种环境下,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出现就成为应时之举。
【是什么—意义、作用】“网络发言人”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新闻发言制度的刷新,更标志着信息公开、网络问政的深入,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本意,对于政府信息发布和促进阳光政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网络新闻发言人将成为未来中国政务公开的一种新趋势,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变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产生原因、背景】第一,由于现实言路管道的不畅,网络被越来越多的民众视作表达意愿和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而且,这种表达又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即时性、非实名性等,政府想要像对待传统媒体那样管制网络又是很困难的。因此,此种情形下,网络的巨大民意构成了对政府的现实压力。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于充分地利用了现代传播手段和规律以及互联网技术反应迅速的优势,确实比一般的新闻发言人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引导和把握舆论。 第二,“网络发言人”是网络监督日益主流化、常规化现状的水到渠成之产物。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既开拓了政府与网民正式交流的权威通道,有望对纾解网络民意产生实效;又以一种官方和制度化的新形式,表达了对网络民意、网络监督的平视、正视与重视,体现出行政理念的日趋成熟。 【为什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但是如何使网络发言人制度成为实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