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oodword 规则计算其最大吸收波长(属于共轭四烯以下结构,按书p247 中表9-4 参数 计算):
所以应该是化合物D 9-13
上述两个化合物属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所以按照书p248 中表9-5 参数计算最大吸收波 长。
9-15
9-16 提示:
环己烷为非极性溶剂,因此与亚异丙酮之无氢键相互作用,其吸收波长对应的能量就是亚异丙酮中n→π*跃迁的能量。相比于在环己烷中的n→π*跃迁,亚异丙酮在其它极性溶剂中的n→π*跃迁吸收波长的移动都是因为亚异丙酮与溶剂分子之间产生氢键的结果,因此其吸收波长对应的能量就包括了亚异丙酮中n→π*跃迁的能量和亚异丙酮与与溶剂分子之间产生氢键的能量。所以亚异丙酮与与溶剂分子之间产生氢键的强度(E)可以由以下公式求算:
式中,λ1 代表亚异丙酮在其它极性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2 代表亚异丙酮在环己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将各最大吸收波长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得到各溶剂分子与亚异丙酮之间产生氢键的强度。计算过程略。 《分析化学(上)》p337-339 4:
因为:A = ?lgT = ?lg 0.505 = 0.30 ,按照朗伯-比尔定律:A = ε
bC,其中,ε 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1 ? cm?1;b 为比色皿
厚度,单位为cm;C 为待测物浓度,单位为mol/L。
按照摩尔吸光系数ε 与桑德尔灵敏度(灵敏度指数,S ,单位:μg/cm2)之间的关系:
5
12
12、注意:将题中“相对标准偏差最小” 改为“相对误差最小”。要是测定的相对误差最小,因此采用示差光度法,吸光度的读数应该为0.434,即:A 相对=0.434。
第8 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8-1
(1)单重态:体系中两个电子以不同的自旋方向处于相同或不同轨道的状态。
(2)三重态:体系中两个电子以相同的自旋方向处于相同或不同轨道的状态。
(3)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能级之间的非辐射跃迁过程。
(4)振动驰豫:同一电子能级中,从较高振动能级到较低振动能级的非辐射跃迁过程。
(5)荧光猝灭:某种给定荧光体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之间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 理或化学作用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