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 潮
授课 课课讲读课观潮 2课时 题 型 文 时间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教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学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目的含义。 标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重点 教学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难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点 第一课时 教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学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目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标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导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入 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 )分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钟 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 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设计意图:在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及时发现学生对字(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词的掌握情况,有重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课件出点地进行指导,能更示5) 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字词的掌握。】 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新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课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教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 学 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 (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分钟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设计意图:引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大的样子。 可以使学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概括大意,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体脉络。同时,提供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学生对课文的多元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化理解。】 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 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kāi kuò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答案】 一、shà yì dǐnɡ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开阔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导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入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 )分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钟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 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新人海) 课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设计意图:教江大潮。 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学 想象来理解课文内(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容,感受大潮来临 )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时的壮观景象,体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分钟 段,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入了文本当中,实(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现了与文本的深层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次的对话。】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设计意图: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通过句子的对比,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让学生充分地品味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课文中的精彩语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言,感受课文中的15) 精彩描写,从而获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得更深层次的体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验,并且在不断地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自己的语言,从而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真正地落到实处。】 潮来了 【设计意图: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作家对潮来临时的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文字,不仅可以加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的理解,还可以拓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宽学生的阅读视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野。】 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设计意图:置)。 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生直观地感受钱塘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江大潮的壮观,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临其境之感,教师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及时地抓住学生情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感体验的高峰,引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之后的不同感受,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地理解进一步深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化】 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设计意图: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把第2自然段和第519) 自然段进行简略处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理,可以使学生能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找准课文重点,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