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杠杆臂钻夹具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刀具:高速钢镶齿套式面铣刀 粗铣的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l:由毛坯尺寸可知l=44mm, 刀具切入长度l1:
l1?0.5(D?D2?a?2)?(1~3) ?0.5(100?1002?402)?(1~3)?7mm 刀具切出长度l2:取l2?2mm 走刀次数为1 机动时间tj1:tj1=
l?l1?l244?7?2==0.184min
288fm可查得铣削的辅助时间tf1?0.41 精铣的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l:由毛坯尺寸可知 l=40mm 刀具切入长度l1:精铣时l1=7mm 刀具切出长度l2:取l2?2mm 走刀次数为1 机动时间tj2:tj2=
l?l1?l240?7?2=?0.184min
135fm可查得铣削的辅助时间tf2?0.41
总铣削工时t=tj1+tf1+tj2+tf2时=0.184+0.41+0.184+0.41=0.188min
(2)钻孔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QT500铸铁,?b?200MPa 机床:Z535立式钻床
刀具:钻孔——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磨出双锥和修磨横刃;扩孔——标准高速钢扩孔钻;铰孔——标准高速铰刀
13
机床杠杆臂钻夹具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钻孔工时:切入3mm、切出1mm,进给量f?0.43mm/r,机床主轴转速n?195r/min, 铰孔:d0?25mm,f?1.6mm/r,n?100r/min,v?7.8m/min
t1=(30+3+1)/0.43×195=0.41min 可查得钻削的辅助时间tf1?1.77
扩孔工时:切入3mm、切出1mm,进给量f?0.57mm/r,机床主轴转速n?275r/min
t2=(30+3+1)/0.57×275=0.22min 可查得钻削的辅助时间tf2?1.77
铰孔工时:切入3mm、切出1mm,进给量f?1.6mm/r,机床主轴转速n?100r/min
t3=(30+3+1)/1.6×100=0.21min 可查得钻削的辅助时间tf3?1.77
(3)粗精铣宽度为42mm的下平台 工件材料:QT500,金属模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宽度42mm的下平台,精铣宽度为30mm的下平台达到粗糙度3.2。 机床:X52K立式铣床 刀具:高速钢镶齿式面铣刀 计算切削工时
粗铣宽度为42mm的下平台
进给量f=3mm/z,切削速度0.442m/s,切削深度1.9mm,走刀长度是2×25mm。机床主轴转速为37.5z/min。
切削工时:t1=50/(37.5×3)=0.444min。 铣削的辅助时间tf1?0.41 精铣宽度为30mm的下平台
进给量f=3mm/z,切削速度0.442m/s,切削深度0.1mm,走刀长度是2×25mm。机床主轴转速为37.5z/min。
切削工时:t2=50/(37.5×3)=0.444min。
14
机床杠杆臂钻夹具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铣削的辅助时间tf2?0.41
(4)钻孔Φ13+0.12
工件材料:HT200,金属模铸造, 加工要求:粗糙度要求Ra?6.3?m, 机床:Z535立式钻床 刀具:高速钢钻头Φ12.7, 计算基本工时
孔Φ12.7的内表面。进给量f=0.64mm/z,切削速度0.193m/s,切削深度是1.5mm,机床主轴转速为195r/min。走刀长度是36mm。 基本工时:
t1=2×36/(0.64×195)=0.58 min。 钻削的辅助时间tf1?1.77
用Φ13扩孔Φ12.7的内表面。进给量f=0.64mm/z,切削速度0.204m/s,切削深度是0.5mm,机床主轴转速为195r/min。走刀长度是36mm。 基本工时:
t2=2×36/(0.64×195)=0.58 min。 钻削的辅助时间tf2?1.77
15
机床杠杆臂钻夹具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四章 夹具设计
4.1.夹具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
4.1.1定位方案与定位元件:为了满足杠杆臂的需要,使杠杆臂左右两端底面定位固定,因不同零件存在一定的误差,应使杠杆臂被加工两孔轴线与钻模板轴线的重合,所以将钻模板固定,又因零件要求为垂直距离,所以设计右端平面固定,左端设置螺旋辅助支撑2进行左右两端垂直距离的调整定位。使其孔轴线与钻模板轴线重合。(如图4.2所示)
4.1.2夹紧机构:防止钻孔时零件晃动,应对杠杆臂的两端底面以及前后移动进行定位固定,所以在右端设计定位销7、开口垫圈6、夹紧螺母5对零件零件进行固定;定位销7通过垫圈16和六角螺母15固定于夹具体上。
4.1.3其他辅助设备:考虑到零件加工存在误差,所以设计螺旋辅助支撑2可以上下升降,使所有零件都能使左右两端面同时得到固定,为防止误差使加工时上下颠簸,设置锁紧螺母1对螺旋辅助支撑进行锁紧,防止钻孔时辅助支撑受力太大而下降影响加工。设计可调支撑钉11为防止钻孔时零件前后移动,影响加工精度;设计锁紧螺母10,方便了可调支撑钉11的前后移动,提高了定位固定的精度。设计定位体17为了使零件右端底面固定精度更高。(如图4.2所示) 图4.1定位零件、固定零件和其他辅助零件
左底面固定 开口垫圈6 夹紧螺母5 定位销7 螺旋辅助支撑2 锁紧螺母1 右底面固定定位体17 垫圈16 六角螺母15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