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江苏高三大市模拟题汇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9:46: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一个?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而非安居之地。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他现在正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2.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4分) 13.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2分) ......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6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的一面,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辫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先生说,?诗里无我,实生活里有我?,?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4 大市模拟题 第 页 共 34 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第二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大市模拟题 第 5 页共 34 页

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1.C 2.B 3.A 4.C 5.A 6.D 7.C 8.(1)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他)谨慎地选择朋友重视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共4分。每小句1分。“审取”译为“审慎索取”亦可)

(2)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共4分。“恶”“损益”“俾”及语句通顺各1分)

9.竭力为儿子寻求良师益友,心里为体弱的儿子担忧但口中不说,病中盼儿早归,经营产业以使儿子衣食无忧。(共4分。每点1分)

10.(1)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共4分。每点1分) (2)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2分)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2分)

(3)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共3分。每句1分,两句全对得3分)

11.(1)善假于物也 (2)间关莺语花底滑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卷起千堆雪 (5)天街小雨润如酥 (6)一曲新词酒一杯 (7)大辩若讷 (8)切问而近思

(共8分。每句1分)

12.作者释“垒”的繁体字写法,说明“垒”的文化内涵,突出土地上拓荒、劳作的可贵。 “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扎根乡村,目的是传承、重振文化,同样是拓荒之举。(4分,每点2分) 13.指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2分) 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2分)

14.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使村庄失去传统和想象力。现代传媒削弱村庄文化,人们失去文化信仰。游子远去不返,使村庄失去文化循环。(6分,每点2分)

15.新疆菜籽沟小如芥子,刘亮程的乡村文化建设譬如芥子中点灯。芥子虽小能容纳须弥,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希望。(6分,每点3分)

16.“乡物家什”体现了古典诗词日常日用的特点。“文化磁场”体现了古典诗词具有隐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点。(6分。每点3分)

17.首先,指出延续诗词的文脉靠的是日常亲切可感的阅读;接着,表达了对诗意正在生活中失落的忧思;最后,引述朱自清的话说明读诗对人情感的有益影响。(6分。每点2分)

18.“心灵上的脂肪”比喻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古典的清瘦的风”比喻古典诗词。 作者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延续文脉。(6分,每点2分) 19.参见高考评分标准。(共70分)

大市模拟题 第 6 页 共 34 页

扬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 三 语 文

2016.0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这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年至少两次进村入户,与帮扶群众唠一唠 ▲ ,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各种矛盾,并为他们提供一些 ▲ 的帮助,已经成为全省四十多万名帮扶干部 ▲ 般的工作常态。

A. 家长里短 力所能及 家常便饭 B. 柴米油盐 力所能及 司空见惯 C. 柴米油盐 无微不至 家常便饭 D. 家长里短 无微不至 司空见惯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

了什么。

B.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发现,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C.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内因驱动到外因推动的一个转变,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

D. 教师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作法只会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B.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D.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 ▲ , ▲ 。这部作品,在 ▲ 、 ▲ 、 ▲ 、 ▲ 等诸多问题上,都给我们以诚恳实在、有理有据而富有情义说服力的启示。

①一方面真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 ②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 ③如何作用于当代人的心灵

④如何处理思想基础和艺术追求的关系 ⑤如何处理史识与史事的对话

大市模拟题 第 7 页 共 34 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6江苏高三大市模拟题汇编 的文档
2016江苏高三大市模拟题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5zn0ylmo6i8ss1c8w102tjb2ixwe014i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