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综 试 卷
第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V—51 C—12 N—14
O—16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生物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中ATP的合成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蓝藻中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细胞代谢中H2O的生成在生物膜上进行 D.兴奋或抑制的传递需要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增强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经过核膜,因此伴随着膜脂的流动现象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通透性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因此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3.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出现的现象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肺炎双球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都发生在拟核中 D.图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
4.若选取基因型为Aa,性别比例为1:1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C.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和a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递神经冲动的递质最可能是一种糖蛋白 B.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主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1
C.静息电位数值变小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 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加,冲动传导时动作电位绝对值减小
△
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B.置于蒸馏水中的细胞水分流出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D.阻断ATP水解会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是化学变化 B.“霭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霭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现象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8.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 g 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 9NA B.T C 时,pH=1 的盐酸中含有的 H数为NA
C.1 mol Cl2溶于足量水,溶液中Cl、ClO与 HClO 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A D.1 mol CnH2n(n≥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NA
9、Cl2O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 ℃;Cl2的沸点为-34.6℃;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浓硫酸和饱和食盐水
B. 通干燥空气的目的是作氧化剂 C. 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 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皮管燃烧和爆炸
-
10.已知 H2O2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溶液中主要以 HO2形式存在。现以 Al—H2O2电池电 解尿素 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 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由 a→d→c→b
--
B.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HO2-+ 2e+ H2O= 3OHC.电解时,消耗 5.4 g Al,则产生标况下 2.24 L N2 D.电极 c 是阳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11.T C 下,向体积为 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NO2 和 O2,发生反应:4NO2(g)+O2(g)
o
--o
+
+
)
2N2O5(g) 15 H<0,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间/s 0 5 ) 10 2
n(NO2)/mol n(O2)/mol 8.00 2.00 n1 1.25 n2 1.00 4.00 n3 A.5 s 内 NO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3 mol/(L?s)
B.若 10 s 时,再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N2O5(g),则新平衡下,NO2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C.若 5 s 时,改在绝热恒容下达平衡,新平衡下的平衡常数比原平衡的小 D.T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0.125,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均为 50%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其分子具有10电子,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X 分别与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均为气体,其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有黄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与Y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其水溶液可使酚酞变红 B、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C、X与Z同主族,与Y同周期 D、X、Y的简单离子半径X大于Y
-13. 常温下,向浓度均为 0.1 mol?L1、体积均为 100 mL 的两
o
种一元酸 HX、HY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NaOH,lg[c(H)/c(OH)]随加入 Na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电离常数:HX B.a 点由水电离出的 c(H+)=10-12 mol?L-1 C.c 点溶液中:c(Y)>c(HY) D.b 点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固定在C上的竖直轻杆的顶端分别用细绳a和b连接小球A和小球B,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当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作用在小球B上时,A、B、C刚好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且此时绳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力F的大小为mBg B.mA=mB C. 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 - +- 3mBg 2D.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M+mA+mB)g 15.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1/8光滑圆弧轨道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大小恒为F、方向始终与轨道 3 相切的外力作用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由静止开始运动,轨道左端切线水平,当小球运动到轨道的末端时立即撤去外力,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此过程外力做功为B.此过程外力做功为 ?4FR 2FR 2 C.小球离开轨道的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 Fv∕2 D.小球离开轨道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 2Fv 2 16. 如图所示,用外力F=20 N沿斜面将一个质量m=2 kg的木块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拉到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10 m/s。若斜面的摩擦力恒为重力的0.2,斜面的高度h=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 ) A.合力做功为200 J B.重力做功为100 J C.摩擦力做功为-200 J D.外力F做功为250 J 17. 如图9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 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 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电势能较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小 18. 如图所示,静止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1的作用下从O经P板的小孔射出,又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U2的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后离开电场.现使U1加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使U2变为原来的2倍 B.要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使U2变为原 4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