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高速带轮表面应开槽
17.15同步带传动的安装要求比普通平带高
17.16同步带轮应该考虑安装挡圈
17.17增大带齿顶部和轮齿顶部的圆角半径
17.18同步带外径宜采用正偏差
17.19链传动应紧边在上
17.20两链轮上下布置时,小链轮应在上面
17.21不能用一个链条带动一条水平线上多个链轮
17.22注意挠性传动拉力变动对轴承负荷的影响
17.23链条用少量的油润滑为好
17.24链传动的中心距应该能调整
17.25链条卡簧的方向要与链条运行方向适应
17.26带与链传动应加罩
17.27绳轮直径不得任意减小
17.28应避免钢绳反复弯曲
17.29设计者必须严格规定钢绳的报废标准
17.30钢绳必须定期润滑
17.31卷筒表面应该有绳槽
第18章 齿轮传动结构设计
18.1齿轮布置应考虑有利于轴和轴承受力
18.2人字齿轮的两方向齿结合点(A)应先进入啮合
18.3齿轮直径较小时应作成齿轮轴
18.4齿轮根圆直径可以小于轴直径
18.5小齿轮宽度要大于大齿轮宽度
18.6齿轮块要考虑加工齿轮时刀具切出的距离
18.7齿轮与轴的联接要减少装配时的加工
18.8注意保证沿齿宽齿轮刚度一致
18.9利用齿轮的不均匀变形补偿轴的变形
18.10剖分式大齿轮应在无轮辐处分开
18.11轮齿表面硬化层不应间断
18.12锥齿轮轴必须双向固定
18.13大小锥齿轮轴都应能作轴向调整
18.14组合锥齿轮结构中螺栓要不受拉力
第19章 蜗杆传动结构设计
19.1蜗杆自锁不可靠
19.2冷却用风扇宜装在蜗杆上
19.3蜗杆减速器外面散热片的方向与冷却方法有关
19.4蜗杆受发热影响比蜗轮严重
19.5蜗杆位置与转速有关
19.6蜗杆刚度不仅决定于工作时受力
19.7蜗杆传动受力复杂影响精密机械精度
19.8蜗杆传动的作用力影响转动灵活性
第20章 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
20.1传动装置应力求组成一个组件
20.2一级传动的传动比不可太大或太小
20.3传递大功率宜采用分流传动
20.4尽量避免采用立式减速器
20.5注意减速箱内外压力平衡
20.6分箱面不宜用垫片
20.7立式箱体应防止剖分面漏油
20.8减速箱中应有足够的油并及时更换
20.9行星齿轮减速箱应有均载装置
20.10变速箱移动齿轮要有空档位置
20.11变速箱齿轮要圆齿
20.12摩擦轮和摩擦无级变速器应避免几何滑动
20.13主动摩擦轮用软材料
20.14圆锥摩擦轮传动,压紧弹簧应装在小圆锥摩擦轮上
20.15设计应设法增加传力途径,并把压紧力化作内力
20.16无级变速器的机械特性应与工作机和原动机相匹配
20.17V带无级变速器的带轮工作锥面的母线不是直线
第21章 传动系统结构设计
21.1避免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不确定现象
21.2注意机构的死点
21.3避免导轨受侧推力
21.4限位开关应设置在连杆机构中行程较大的构件上
21.5注意传动角不得过小
21.6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的摆杆不宜太短
21.7正确安排偏置从动件盘形凸轮移动从动件的导轨位置
21.8平面连杆机构的平衡
21.9设计间歇运动机构应考虑运动系数
21.10利用瞬停节分析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21.11选择齿轮传动类型,首先考虑用圆柱齿轮
21.12机械要求反转时,一般可考虑电动机反转
21.13必须考虑原动机的起动性能
21.14起重机的起重机构中不得采用摩擦传动
21.15对于要求慢速移动的机构,螺旋优于齿条
21.16采用大传动比的标准减速箱代替散装的传动装置
21.17用减速电动机代替原动机和传动装置
21.18采用轴装式减速器
第22章 联轴器 离合器结构设计
22.1合理选择联轴器类型
22.2联轴器的平衡
22.3有滑动摩擦的联轴器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
22.4高速旋转的联轴器不能有突出在外的突起物
22.5使用有凸肩和凹槽对中的联轴器,要考虑轴的拆装
22.6轴的两端传动件要求同步转动时,不宜使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22.7中间轴无轴承支承时,两端不要采用十字滑块联轴器
22.8单万向联轴器不能实现两轴间的同步转动
22.9不要利用齿轮联轴器的外套做制动轮
22.10注意齿轮联轴器的润滑
22.11关于尼龙绳联轴器的注意事项
22.12关于剪切销式安全离合器的注意事项
22.13要求分离迅速的场合不要采用油润滑的摩擦盘式离合器
22.14在高温工作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多盘式摩擦离合器
22.15离合器操纵环应安装在与从动轴相联的半离合器上
第23章 轴结构设计
23.1尽量减小轴的截面突变处的应力集中
23.2要减小轴在过盈配合处的应力集中
23.3要注意轴上键槽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影响
23.4要减小过盈配合零件装拆的困难
23.5装配起点不要成尖角,两配合表面起点不要同时装配
23.6轴上零件的定位要采用轴肩或轴环
23.7盲孔中装入过盈配合轴应考虑排出空气
23.8合理布置轴上零件和改进结构以减小轴的受力
23.9采用载荷分流以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
23.10采用中央等距离驱动防止两端扭转变形差
23.11改善轴的表面品质,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23.12轴上多键槽位置的设置要合理
23.13空心轴的键槽下部壁厚不要太薄
23.14轴上键槽要加工方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