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基础随堂巩固]
1.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 ( )
①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 ②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 ③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观赏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两幅景观均应选择观赏位置。梯田景观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才能见其整体的美;月亮山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要在特定的观赏点观赏,方能感知其妙。 答案:C
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 B.庐山最宜冬季欣赏
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
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解析: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庐山为我国南方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气候凉爽,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故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钱塘江大潮是大涌潮,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这时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3.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 )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 ②确定旅游路线 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 ⑥综合感受 ⑦移情于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⑤⑥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抓住景观特色。在题干中的各选项中,综合感受、移情于景不属于抓住景观特色的内容,而是以情观景的要求。 答案:A
4.清朝某画家的诗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诗中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欣赏要求是( )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1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一——以情观景。题干中的“笑、怒、妆、睡”反映的都是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山景在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说明作者在欣赏时心随景变,情景交融,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 答案:D
5.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 ) A.借景 B.框景 C.隔景 D.障景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园林常用的四种构景手法的认识区分程度。借景要借园外之景,目的为扩大园境;框景,用妙手拈来的各类“画框”取景,为园林做局部特写。故借景、框景手法均不能达到丰富园林层次的目的,可把其选项排除否定。隔景、障景目的同为丰富园林层次,手法也有相似之处,区分的要点是:第一,构景手法所借用的景物不同(障景常借用假山、屏风、竹林构图;隔景常借用墙、廊、树篱构图);第二,隔景常把园景隔为不同景区,而障景并不对园景进行局部划分。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5月5日,记者从黄山市旅委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7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5%;实现旅游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44.46%。 材料2:“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3: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号称五百里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天气应如何选择?
(2)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3)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解析:第(1)题,阴雨天后,常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第(2)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在欣赏时应选择好观赏位置,并发挥想象。第(3)题,以情观景体现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答案:(1)阴雨天后。
(2)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3)以情观景 [知能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 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 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答案:D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 B.俯视 C.远眺 D.仰视
解析:第2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3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2.B 3.C
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 A.农历初一的夜晚 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 D.农历初一的白天 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 B.盛夏 C.隆冬 D.初春
解析:第4题,中秋月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补,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第5题,盛夏时节是荷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欣赏的最佳季节。 答案:4.C 5.B
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3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解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人们通过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答案:B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 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 D.站在一定的高度
解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答案:7.B 8.C 二、综合题
9.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__。(填A、B、C、D代号,下同)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__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不同景观有不同的欣赏要求,青海湖鸟岛需在每年5月观赏;黄果树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自然美;松花江雾凇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一线天需置身其中,方可体验其奇观。
4
答案:(1)D (2)B (3)C (4)A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五台山的寺庙同北方其他寺庙一样,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第(1)题中的意境的是( )
(3)大理三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是建在山麓湖边小山的脊线上。这种建造手法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五台山寺庙和大理三塔为例,分析旅游景观中自然与人文是如何和谐的。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2)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答案:(1)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D
(3)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4)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