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一)
[学生用书P10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 )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运的兴起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③④ C.①③
B.①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中国海运兴起于秦朝以后,排除②;京杭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④;故答案为C。
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解析:选A。秦始皇加强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颁行全国。故A选项正确。
3.都说5000年历史看西安、500年历史看北京、100年历史看上海、50年历史看深圳。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重地,它所见证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有( )
①秦始皇陵的修建 ②玄奘取经 ③红军长征 ④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 -
解析:选A。秦始皇陵修建在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的骊山北麓,与问题相符,故①正确;玄奘取经始自长安即今西安,符合问题,故②正确;红军长征与西安无关,故③错误;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4.(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汲取此教训的做法 ( )
A.发挥三省的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是唐太宗对隋亡原因的分析。从“事皆自决”和“……莫敢谏争”可知,唐太宗认为隋二世而亡是因为隋文帝不善纳谏,所以结合题意可知应选B。
5.唐太宗曾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D.休养生息的思想
解析:选D。材料中唐太宗的意思是治国就像栽树,根基牢固,才能发展壮大。君主要实行休养生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发展,故选D。
6.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
A.慎用刑法 C.完善科举制
B.轻徭薄赋 D.重视纳谏
解析:选C。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7.“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 2 -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解析:选B。材料没有谈到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都一视同仁,故B项正确;“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故D项错误。
8.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有效信息“成迟败速”“失易得难”等反映出唐太宗对王朝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因此,B项正确。
9.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指中原 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 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 A.①② C.①②④
B.①③ D.②③④
解析:选D。1689年,中俄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划定的边界,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领土,以南属于中国领土,②③④正确;条约中的“中国”并非指中原,排除①,故选D。
10.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
- 3 -
生在清朝的是(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解析:选D。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三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11.下列属于秦始皇与康熙帝共同功绩的是( ) A.巩固国家统一 B.废除分封制度 C.抗击外来侵略 D.建立交通网络
解析:选A。秦始皇采取统一文字、度量衡,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抗击沙俄,巩固了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废除分封制度只符合秦始皇,故B项错误;抗击外来侵略只符合康熙帝,故C项错误;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只符合秦始皇,故D项错误。
12.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各民族比较团结 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解析:选C。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置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故C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15题各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地段 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 修筑概况 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