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绝不是教师把东西递给学生那么简单,即使是递给,也要有拿起来,放在学生手上这样的过程,况且,学生学习绝不是这么简单的过程。新课程之所以强调过程,是说学生要经历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必须让学生亲历知识学习的过程。而过去,我们往往省略掉,学生不能够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不能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不理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原本就有的,同时也是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并发展变化的。人们在学习之前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在学习过程中,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新的知识技能的互相作用中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我们所说的发展,是要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的变化。
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并生”的,并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的。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目标,需要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引用学习方法,在经历过程、实践方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从而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在以“求知”、“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为主导方向目标的学习过程中的——
教学《从现在开始》,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我们可以设定这样的目标: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来认读本文要求认识汉字的读音,勾画出要求认读汉字所在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句子和生活实际说出“星期、轮流、宣布、万兽之王、新首领”,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习惯、郑重”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知识目标、读懂文字的过程目标) 3、从字理演变过程认识“令、轮、任”的含义,能说出这几个字的“演变故事”;(识字教学目标、对汉字文化体会目标、语文兴趣目标)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轮到猴子上任后,猴子下了命令与猫头鹰、袋鼠的不同,说出大家有不同表现的原因”(体会尊重);(读书方法的目标、读懂内容的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5、朗读【同样的“轮值”,不同地命令和做法,众人不同的态度,能够读出猫头鹰、袋鼠、猴子及种动物表现】的句子,能够读出不同的语气。(其中暗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6、用换偏旁、结合字理的方法,来记忆要求书写汉字的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关键词语就是在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我认为,抓关键词语的能力和关键词语的教学能力同样重要。抓住了关键词语,我们的教学就有了骨架;关键词语的教学过程处理得好,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丰富、丰满起来。
比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就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得”字上。文章中,父亲让“我”放掉鲈鱼时,只对“我”说了非常简单的一句话: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个“得”字,看似平常,但其中却大有深意。因此,课堂上,我问学生们:“这里的‘得’字,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应该,必须,一定。”我追问道:“那就换成这些词,再细细读一读,表达的意思一样吗?”经过交流,大家都觉得: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必须,一定”,让人感觉太严肃了。接下来,我继续问:“那么,大家体会到的是什么不一样啊?”同学们一致认为:语气不一样,“得”字更亲切,更温柔,说明父亲非常理解我。紧接着,我总结说:“的确如此,虽说语气仍旧是不容置疑,但是委婉了许多。这一个“得”字,就让我们读出了父亲对于孩子的理解与宽容。不过,即使再理解,再宽容,而在道德实践面前,却是不能妥协的,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这就是伟大而深沉的父爱。”最后,我又引领学生们反复诵读了 “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相信,这个普普通通的、凝聚着深沉的父爱的“得”字, 一定会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在其中,我们领略的是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