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CO2+3H2O A.该过程的总反应:C6H6O+7O2??BMOB.该过程中BMO表现较强还原性 C.降解产物的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分子
D.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图知,反应物是C6H6O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光?6CO2+3H2O,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6H6O+7O2??BMOB. 该反应中BM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体现较强的还原性,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判断消耗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过氧根离子生成氧离子得到3个电子、BMO+得1个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n]-轴烯由单环n-烷烃每个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被一个=CH2替换而成,部分轴烯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碳原子数(n) 6 8 10 12 。。。 光结构简式 。。。 A.轴烯的通式可表示为CmHm(m≥3的整数) B.轴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足量H2完全反应,lmol轴烯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m mol D.m=6的轴烯分子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两个碳碳三键的结构有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每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轴烯分子中C原子数与H原子数相同,所以轴烯的通式可表示为CmHm,选项A正确;
B、轴烯均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选项B正确;
C.轴烯的通式可表示为CmHm,由题中数据可知,碳碳双键数目是碳原子数目的一半,故与足量H2完全反应,lmol轴烯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0.5m mol,选项C错误;
D.该轴烯的分子式为:C6H6,含有2个碳碳三键的碳架结构分别为:C≡C-C≡C-C-C、C≡C-C-C≡C-C、C≡C-C-C-C≡C、C-C≡C-C≡C-C,故总共4种,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中等。易错点为选项C,轴烯的通式可表示为CmHm,由题中数据可知,碳碳双键数目是碳原子数目的一半。 3.有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d、e、f、g、h,其中x、y、d、f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1所示。 z、e、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的pH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是( ) A.d、e、f、g 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d离子 B.d与e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C.x、y、z、d、e、f、g、h的单质中,f的熔点最高 D.x与y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d、e、f、g、h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f是Al元素,z、e、g、h的最高L-1 ,e的pH为12,为一元强碱,则e是Na元素,z、h的pH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mol·
均为2,为一元强酸,则z为N元素、h为Cl元素,g的pH小于2,则g的为二元强酸,故g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d、e、f、g 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Al3+、S2-,O2-、Na+、Al3+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Al>Na>O,则离子半径O2->Na+>Al3+,而S2-的电子层数最多,半径最大,故半径最大的是g离子,A选项错误;
B.d与e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a2O,也可以是Na2O2,Na2O2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B选项错误; C.x、y、z、d、e、f、g、h的单质分别为:H2、C、N2、O2、Na、Al、S、Cl2,C单质可形成金刚石,为原子晶体,故单质熔点最高的可能是y,C选项错误;
D.x与y可以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CH2=CH2等存在着非极性键,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此题C选项为易错点,C单质有很多的同素异形体,熔沸点有差异,容易忽略这一关键点,导致误选C答案。
4.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
B.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 C.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 D.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CO2生成甲醇是通过了多步加氢,为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根据题中反应机理图所示,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故B正确; C.催化过程中有旧的原子团消失,说明有化学键的断裂,例如:CO2和H转化为COOH,故C错误; D.根据反应机理图所示,中间步骤中有CH2O生成,如果调控反应条件可以在此步骤中得到甲醛,故D正确。答案选C。
5.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弱酸 H2C2O4 Ki1=5.9×l0-2 电离常数Ki Ki2=6.4×l0-5 CH3COOH HCN H2CO3 Ki1=4.3×l0-7 Ki2=5.6×l0-11 1.8×l0-5 4.9×l0-10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pH关系:NaHCO3>NaCN>CH3COONa>NaHC2O4 B.反应NaHC2O4+NaHCO3→Na2C2O4+H2O+CO2↑能发生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离子总数:NaCN>CH3COONa D.Na2CO3溶液中2c(Na+)=c(CO32-)+c(HCO3-)+c( H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酸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确定酸性强弱顺序是HCN<H2CO3<CH3COOH<H2C2O4,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pH关系:NaCN>NaHCO3>CH3COONa>NaHC2O4,故A错误;
B、根据数据知道酸性:草酸氢根离子强于碳酸的酸性,所以反应NaHC2O4+NaHCO3→Na2C2O4+H2O+CO2↑能发生,故B正确;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NaCN水解程度大,水解生成HCN分子,则相同条件下,两溶液比较,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较多,故C错误;
D、Na2CO3溶液中物料守恒c(Na+)=2[c(CO32-)+c(HCO3-)+c( H2CO3)],故D错误; 故选B。 【点晴】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明确信息得到酸性的强弱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盐类水解规律及溶液中的守恒式来解答。在探究离子浓度问题,要充分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表现,全面考虑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存在情况及相互关系,比如:在Na2CO3溶液中存在Na2CO3的电离,CO32-的水解、二级水解以及H2O的电离等多个反应,故溶液中微粒有H2O、Na+、CO32-、HCO3-、H2CO3、H+、OH-,忽视任何一个很微弱的反应、很微少的粒子都是不正确的等方面的因素。 6.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 + H+ + CO32-
??垐?D.次氯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lO+ H2O噲?HClO + O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钠原子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A错误; B.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碳酸氢钠只能完全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C错误; D.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是由于次氯酸根的水解造成的,D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