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 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6·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与铁、铝反应发生钝化现象
解析 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是看氢和氧两元素在原物质中是否以“H2O”的形式存在,A错误;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B错误;浓硫酸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强还原性气体,所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 答案 D
2.(2016·温州中学高一下期末)将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和Cl2同时作用于湿润的红色布条。则布条的颜色( ) A.变白
C.先褪色后又复原
B.不变 D.变为无色
解析 二氧化硫和氯气虽然都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但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同时作用于湿润的有色布条时则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不再具有漂白作用,布条的颜色保持不变。 答案 B
3.(2016·嘉兴市高一下期末)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碳、硫,用水、二硫化碳通过过滤操作可将三者分离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氧化剂 D.硫与铜反应得到硫化铜
解析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A项不正确;分离KNO3、C、S的混合物,先用水溶解,分离出KNO3,再用CS2溶解,过滤分离出C,B项正确;硫与金属、H2反应时作△
氧化剂,与O2、Cl2等非金属反应时作还原剂,C项不正确;依据S+2Cu=====Cu2S可知Cu
与S反应生成硫化亚铜而不是硫化铜,D项不正确。 答案 B
4.(2014·上海卷)下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碱石灰 碱石灰 氯化钙 氯化钙 收集气体 氯化氢 氨气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Y 水 水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制取的实验,根据图示收集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排除B、D选项;A中是干燥氯化氢酸性气体,不能选用碱石灰干燥剂,所以选C。 答案 C
5.(2015·海南化学,3)0.1 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 L 0.1 mol·L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 A.NO2 C.SO3
B.SO2 D.CO2
-1
解析 A项,0.1 mol NO2与0.1 mol NaOH发生歧化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生成的NaNO2是弱酸强碱盐,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B项,0.1 mol SO2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SO3,由于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HSO3的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C项,0.1 mol SO3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SO4,该盐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所以其酸性比NaHSO3溶液强,其pH更小;D项,0.1 mol CO2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由于HCO3的水解大于HCO3的电离,溶液呈碱性。故选C。 答案 C
6.(2016·浙江省衢州二中学考模拟)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
-
-
-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
解析 火山喷口存在游离态的硫;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SO2、CO、Cl2等气体。 答案 D
7.(2016·绍兴一中高一下期末)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内容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将氯水点在pH试纸上 将含有HCl的SO2气体通过饱和NaHSO3溶液 向X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实验目的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测氯水的pH 除去SO2中的HCl 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 2-解析 A.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检测氯水的pH值,故B错误;C.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大,将含有HCl的SO2气体通过饱和NaHSO3溶液,盐酸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氯化钠和水,除去氯化氢,故C正确;D.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原溶液可能含有SO4或Ag,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故D错误。 答案 C
8.(2016·台州市高一下期末)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SO4与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于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到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
C.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
2+
+
2+
2-
2-
+
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解析 检验硫酸亚铁铵晶体中的NH4所用的方法为取少许晶体于试管中,溶于水,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答案 D
9.(2016·金华十校高一下期末调研)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
+
选项 A B C D X Fe NaOH NH3 S Y FeCl2 Na2CO3 NO SO2 Z FeCl3 NaHCO3 NO2 SO3 M Cl2 CO2 O2 O2 解析 Fe与Cl2反应只生成FeCl3,A项错误;NaOH与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CO2和H2O反应可生成NaHCO3,B项正确;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C项正确;S与O2反应生成SO2,SO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被O2氧化成SO3,D项正确。 答案 A
10.(2016·浙江省余杭区高一下期末)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光导纤维的原料
B.纤维素、蛋白质、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白菜上洒少许福尔马林,既保鲜又消毒 D.NOx、CO2、PM2.5颗粒都会导致酸雨
解析 制造玻璃的原料是二氧化硅和石灰石、纯碱,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所以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光导纤维的原料,故A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福尔马林中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不会导致酸雨,故D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