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统一练习(二模)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54: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北京市昌平区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统一练习(二模)试题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下面是三幅书法作品,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3分)

(作品一)

(作品二)

(1) 请用上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成语,把下面的一副对联补充完整,并用正楷字抄写在答题纸的

田字格内。(2分)

上联:创伟业 下联:展宏图 (2)作品三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颜勤礼碑》局部,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 笔画横细竖粗,体现沉稳有力之蕴。

B. 结构阔大端正,尽显雄壮刚强之势。 C. 章法变化无常,流露酣畅淋漓之态。 D. 布局大小合理,深藏庄严肃穆之感。

(作品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同时,清明节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除了欣赏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中国是个诗的大国,诗人写诗讲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1

清明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诗兴勃发的节日。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清明.时节,春雨潇潇,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吟诵古诗名句,领略诗人意趣,不失为悦情赏心之雅事。 .

可以说,清明节是 , ,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吟诵 (yǒng) “万”的笔顺是: .B. 吟诵 (sòng) “万”的笔顺是: .C. 脍炙人口 (huì ) “万”的笔顺是: .D. 脍炙人口 (kuài) “万”的笔顺.

是:

(2)根据语意将下列短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诗歌的节日 ○2 踏青的节日 ○3扫墓的节日 A. ○3 ○2 ○1 B. ○2 ○1 ○3 C. ○1 ○2 ○3 D. ○1○3○2

3. 阅读下面《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对标点符号使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A.“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里使用叹号,加重了酒客们对孔乙己嘲笑的语气。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使用省略号,说明孔乙己在说话的过程中需要停下来思考,以便有力地回击酒客们对他的嘲弄。

C.“君子固穷”“者乎”使用引号,强调孔乙己说话时使用文言的特点,以此表明他读书人的身份。

D.文段结尾处的冒号,表示要对众人看到孔乙己来酒店后的情景作总结。 4.学校准备组织各班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信任背摔”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队员之间的“信任”,是这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这个项目结束后,请你以班长的身份,依据以下几个培训目标,用一句话总结。(要求:用“不但……,而且……”的句式,限35字以内)。(2分) 培训目标:

① 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② 克服恐惧心理。

③ 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 答:同学们,这个项目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使至塞上》 —— 王维 ——唐朝 B.《背影》 —— 朱自清 ——现代 C.《最后一课》 ——都德 ——法国 D.《邹忌讽齐王纳谏》——左丘明——《左传》 6.默写(共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分)

2

(3)三三两两的孩童在一起追逐嬉戏,双鬓斑白的老人或是做着自己喜欢的运动,或是悠闲地唠

着家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欣的笑容。这样的情景你一定不陌生,面对这样的情景,会想到哪句古文?简要说说此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句古文。(4分) 答:

(4)临近中考,小明的数学成绩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他很苦恼。作为好朋友的你,想引用一句古

诗来对小明加以鼓励,你认为最符合情境且得体的一种说法是(2分)

A.小明,难道你就不相信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候,非要为这一时的失意而沮丧?

B. 小明,此时的失意没有关系,要知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啊!。

C. 小明,暂时的失意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

D.小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大可不必为一时的失意而沮丧。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②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③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②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③倍:通“背”,违背。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意思没有区别的一个选项是(2分) A牺牲玉帛 B妻子邑人 C又何间焉 D辞令如故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2)北面就群臣之位 ..(1)望其旗靡

鄙: 北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翻译:

(2)弃信于诸侯 翻译:

3

10.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甲】文中的曹刿帮助鲁庄公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是凭借他的 ① ,【乙】文中的曹沫帮助鲁庄公收回了失地凭借他的 ② ,两个文段集中反映出鲁庄公是一个 ③ 的君主。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1.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共3分) 1.悟空正待追赶,唐僧拦住2.悟空说:“师父,你受蒙 他喝道:“站住,你怎么平白骗了。她们不是什么母女,都是一个妖怪变成的。” 无故地连伤这母女两条人命。”。 3.唐僧沉着脸对悟空说:“你一再杀生害命,犯了佛门杀戒,你走吧,我不要你这个徒弟了。” (1)连环画中表现的是《西游记》 ① 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 ② 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 ③ 的光辉形象。(3分)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共7分)

(1)下面是《鲁滨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中人物的语言,请你判断这些话都是谁说的,从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中选择:尼莫,康塞尔,鲁滨逊,星期五,并把人物的名字填写在空缺处。(共2分) 人物语言 “无论在哪里,我都尽力做我能做的好事,同时也干我该干的‘坏事’。要知道,正义并不等于宽恕!” 出处 《海底两万里》 人物姓名 ① ② 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鲁滨逊漂流记》 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2) 在《论语》中就有不少关于“孝”的内容。阅读下面二则,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你怎样理解孝的现实意义。(3分)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答:

(3) 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封建色彩的

糟粕。鲁迅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这让我们懂得了传承传统文化要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4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统一练习(二模)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jvl7wfmk9sc9l3ppnv1xep036fj7019c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