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1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培养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理论工作者。 二、研究方向
1.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3.文化哲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一)公共必修课(12学分)
1.第一外国语(6学分);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不低于12学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究;3.中国哲学专题研究;4.西方哲学专题研究;5.社会发展理论研究;6.哲学导论;7.文化哲学研究; 8.社会哲学研究
(三)选修课(包括方向课)(不低于12学分)
1.价值学研究;2.人性问题研究; 3.西方现代哲学研究;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研究;5.道德哲学;6.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理论;7.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8.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五、专业课程介绍
(包括课程名称、总课时、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附后)
六、教学实践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1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学期间可以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35学分才准许撰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从第3学期开始进行选题、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和做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得到导师的同意,并经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议通过。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对于不合适者,要重新开题,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以后的前两个月内完成。在撰写过程中,实行汇报与阶段性学术报告制。每隔3—5个月,硕士生要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在申请答辩前3—5个月,要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体现该学科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新的进展。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并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创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硕士生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设1门本专业课程,一般为专业必修课。每位导师必须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下,为研究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及时检查研究生对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参与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
培养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十、考核
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十一、其他
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
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