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巩固大数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第4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讲一讲,注意说清思路。
生:按“数级”和“数位”的顺序制作表格。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等。
师:很好,很好。跟同桌讲一讲你的做法。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想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2.大数的改写和比较。
师:我们可以根据大数的读写,把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便于记录和比较。(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第3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先将大数分级,根据数级划分数位,依次改写、比较。如“31680000”,可以分为个级(0000)和万级(3168),“14260000”可以分为个级(0000)和万级(1426),“7940000”可以分为个级(0000)和万级(794),“8830000”可以分为个级(0000)和万级(883)。因此,这四个大数分别为3168万、1426万、794万和883万。
师:非常棒!这样看来,以“万”为单位,大小顺序则是“3168万>1426万>883万>794万”。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叙述自己的收获所得。
【设计意图:以练习带动复习,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练 习 一
大数的读写 大数的改写和比较
近似
1. 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类
1.比最大的五位数多3的数是( )。
2. 471209504是个( )位数,其中1在( )位上,表示1个( )。
3.把607098732四舍五入到千万位约是( )。
(考查知识点:大数的认识,近似数的求法;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大数的能力。)
B类
4.比较大小。
999999○1000000 6342100○734210
(考查知识点:大数的改写和比较;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改写能力和比较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00002 2. 九 百万 百万 3. 610000000 B类: 4. < >
教材第14页“练习一”
1. 七十二万 六位数 十万位 250000 六位数 十万位 31190000 八位数 千万位 2. 略
3. 3168万 1426万 794万 883万 3168万>1426万>883万>794万 4.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9 5 8
9 5 7 1 8 2 3 5 1 4 2 8 5 0 6 3 0 0 0 0 1 0 0 9
6 2 8 0
2
5. 10820 14960 22794 77833 142698 287099 449707
(1)水星 海王星
(2)778330000千米 不一样,第一个“7”表示7个亿,第二个“7”表示7个千万。
6. (1)66600 (2)60066 (3)60660 60606 60066 7.百位 十位 千位
8.画图略,范围是大于(等于)5万5千,小于6万5千。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以及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借助学具进行操作,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1 线的认识 1课时 2 相交与垂直 1课时 3 平移与平行 1课时 4 旋转与角 1课时 5 角的度量(一) 1课时 6 角的度量(二) 1课时 7 练习二 1课时
线的认识。(教材第16~17页)
1.借助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对线段、射线与直线概念的理解。
直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