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肝损
1.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患者多有明确的用药病史,用药前患者肝功能正常,但是在用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病情多进展迅速,在停用相关药物后,肝功能可迅速改善,该患者在发病前有用中药药物史,故不能排除药物性肝损可能。
2.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见于HAV、HBV、HCV、HDV、HEV等相关嗜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破坏,可表现为乏力、黄疸、厌油等症状,辅助检查示肝功能AST、ALT、及胆红素明显升高,并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更明显,并因为肝功能损害严重导致凝血功能变化,HBV、HCV、HDV多由血液传播导致,该患者近期无输血史,且多次体检行相关病毒性指标检查,未见有明显的异常,故考虑可能性不大。
3.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病女性多见,在10-30岁及40岁是两个发病高峰,一般起病缓慢,通常表现为疲乏、上腹不适、瘙痒、食欲不振等,早期肝大,通畅有脾大、黄疸、蜘蛛痣等,晚期发展为肝硬化,可有腹水、肝性脑病等,实验室检查可有ANA、SMA、LKM1、pANCA等相关自身抗体阳性,该患者为女性,故自身免疫性肝病不能排除,必要时需继续完善相关检查,有利于鉴别。
4.胆道病变引起的肝病:胆道里的胆石可引起肝脏的转氨酶以及胆汁淤积,可进而导致黄疸以及皮肤瘙痒,该患者自诉多次体检曾行B超等检查未见胆囊及胆道异常,故必要时可行相关检查以鉴别。
@@@@@@@@@@腹泻
患者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天排便3-4次,大便稀糊状,色黄,带少量粘液及不消化食物,无脓血及特殊异味,每次大便前有腹痛腹胀感,便后稍缓解,同时伴有头晕乏力,恶心、嗳气,稍烦躁,无里急后重感,无呕吐,无发热寒战,无怕热多汗,无皮疹或皮下岀血,无腹部肿块及鼓包,无关节疼痛及肿胀。
1.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改变和生化异常,引起的腹泻肠3-5次/分,多呈稀糊状,可带有粘液但绝无脓血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目前患者症状较符合,但此病为排他性疾病,需要先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且病程足够方可诊断。故需先完善检查。
2.甲亢性腹泻:系甲亢引起肠蠕动过快所致,患者常有怕热多汗消瘦多食等高代谢的表现,甲功三项等常有阳性提示,该患者目前已经行FT3、FT4、TSH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患者症状不明显,故暂不考虑。
3.胆囊术后综合症:患者常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纳差,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该患者虽有胆囊切除病史,但该患者腹泻症状在胆囊切除术10余年才出现且无明显厌油等症状,故暂不考虑该病的可能性。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菌痢、血吸虫并等,由于患者多次大便常规+OB未见明显异常,故暂不考虑,对于特殊感染如肠结核、寄生虫等必要时行相关检查。
5.肠道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症,目前患者无明显腹痛、脓血便及肠外炎症等表现,故暂不考虑。
6.肠道占位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均可引起腹泻,且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但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且常有腹痛、腹部包块及其他贫血、低热、消瘦等肿瘤的其他表现,可能性不大,可是结合患者年龄并不能完全排除,必要时可行肠镜。
@@@@@@@@@@@消化不良
1.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该患者较年轻且症状均较符合,同时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长期服用抑酸、保护胃粘膜等处理未见明显好转,但此病是排他性诊断,故需先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2.胃食管反流病: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或食管炎,主要有反流(反流物为食管或胃内容物不费力的反流到口咽部,且无恶心、干呕和腹肌收缩先兆),及烧心、吞咽困难、胸痛、胃部不适等典型症状,该患者仅有反酸、胃部不适,偶有烧心无其他反流引起的刺激症状且多次胃镜结果故暂不考虑。
3.消化性溃疡;常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DU常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周期性、夜间痛及饥饿痛、GU常发生在进餐以后1h左右,长可伴有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吸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且有腹痛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虽然症状不典型,但不能排除,必要时复查胃镜明确有无活动性溃疡。
4.胃癌:一般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可伴有早饱、纳差和体重减轻等,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制酸剂缓解。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早饱感是指患者虽感饥饿,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患者于1月前行胃镜病理示贲门粘膜慢性活动性炎,鳞状上皮增生,灶性区轻度异性增生。异性增生是癌前病变之一,且患者有长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故暂不排除,需完善相关检查。
5.肝胆疾病:患者自诉有甲肝病史但已痊愈,无厌油、发热黄疸、也无呕血、黑便,体检无明显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症状,故暂不考虑。
6.胰腺疾病:患者的腹痛并不明显,且无暴饮暴食的病史,病程较长,起病隐匿体检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故暂不考虑。
7.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患者体态肥胖,自诉以往血脂较高否认有以上疾
@@@@@@@@腹痛原因鉴别: 1.消化系统疾病:
①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男性,有上腹痛伴有恶心、干呕,虽然无明显的夜间痛、饥饿痛等节律性周期性,但考虑老年患者症状可以不典型,近期在合肥市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炎、浅表性胃窦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胃窦病理示粘膜慢性炎症伴少量腺体肠化生,间质淋巴滤泡形成,故诊断明确。
②消化道肿瘤:患者老年男性,腹部持续性隐痛及腹胀50天,前倾位及俯卧位时减轻,与饮食、时间及大便关系不大,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同时自感纳差明显伴恶心呕吐感、呃逆、厌油,短期内消瘦明显(近一月体重减轻20斤),且患者有胃溃疡病史一年,体检上中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强迫体位,故结合患者年龄、症状及体征,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外院胃镜未发现胃肿瘤,但不能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可查肿瘤指标排除,必要时可做肠镜。
③肝脏疾病:肝癌:早期无症状,晚期以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其次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可由肿瘤压迫、腹腔积液、胃肠道淤血及肝功能损害而引起。同时伴有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即进行性乏力、消瘦、发热、营养不良等。患者为老年男性,有以上症状但无肝大脾大,黄疸,肝掌、蜘蛛志。可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④其他根据病史暂不考虑的疾病:⑴肠结核:老年患者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且否认结核史,不是以右下腹疼痛为主。⑵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等结合患者年龄、症状(无粘液脓血便、腹泻及肠外炎性病变等),故暂不考虑。⑶胆囊炎及胆道感染:患者近期有纳差、厌油,但Murphy(-),无黄疸、发热等症状,可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⑷胰腺炎:以腹痛为最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多样,早期为间歇性最后转位持续性常有进食、饮酒、高脂肪餐均可诱发腹痛,往往因惧食而限制食量导致体重下降,前倾坐位、侧卧屈膝位可减轻。患者有大量饮酒史,故暂不能排除,可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⑸脾脏疾病:如脾亢、脾栓塞、脾破裂等常为急性疼痛故暂不考虑。⑹肠梗阻:多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肛门排便排气减少或消失,偶出现腹部鼓包的现象。听诊肠鸣音多活跃或亢进,在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中,肠鸣音可明显减弱或消失。目前患者仅腹痛腹胀,无腹部鼓包,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故暂不考虑。
2.必要时排除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
①泌尿系结石梗阻:患者无尿频、尿急、血尿等相关症状,故暂不考虑。
②胸腔疾病如肺梗塞、心肌梗死、心包炎、食管裂孔疝,结合患者症状暂不考虑。 ③全身性疾病: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必要时可行相关检
############呕吐:
患者20天前在娱乐后(过山车类游戏)出现恶心感,呈持续性,饭后嗳气后稍缓解,偶伴有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主要为内容物,无胆汁样液体,无酸臭味,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自诉转移注意力后好转,无明显反酸烧心,无呕血腹泻,无腹胀大便带血,无群集现象,无多尿多饮多食,无怕热多汗,焦躁易怒,无心悸气短,无耳鸣视物旋转。 1,反射性呕吐:(1)咽部刺激:该患者无吸烟,剧烈呕吐,鼻咽部炎症等病史,暂不考虑刺激性呕吐。(2)胃,肠炎症: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控制,症状会渐减轻或消失。(3)肝胆胰脾疾病:多因消化不良或剧烈疼痛致恶心呕吐,行超声检查,肝功能等可协助诊断。
2,中枢性呕吐: 在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等患者中可出现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控制,症状可缓解,目前该患者无相关病史支持,暂不考虑。
3,神经性呕吐:多见于减肥患者,由于出现神经性厌食,常在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多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等。
4,早孕:育龄妇女,近日出现恶心呕吐尚需注意有无怀孕。该患者近期有月经不调的主诉,近两个月暂停经,需警惕,但患者自诉行妇科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每年夏日有月经不调的病史,故可能性不大,必要时行相关检查排除诊断。
1.食道裂孔疝:该病可以导致反复的呕吐,可行胃镜或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明确。
2.椎动脉供血不足:该患者没有明显的视物旋转及头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表现,可进一步行头颅MRI检查。
3.尿毒症:该患者没有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行肾功能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尿毒症等疾病,但
可能性也不大。
4.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听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该患者仅有上腹不适,肠鸣音正常,肛门排气正常,该诊断可能性不大。
¥¥¥¥¥¥黄疸
1.急性胆管炎:常见由胆道结石等因素阻塞胆管,使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导致黄疸,胆管内压力升高易并发感染。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升高,肝功能示胆红素升高,以直胆为主,ALP、GGT等提示胆汁淤积指标升高明显,转氨酶可轻至中度升高,B超等影像学检查查见结石阻塞胆管及近端胆管扩张则支持诊断。患者外院B超提示胆结石,具体不详,待我院B超结果进一步指导诊断。
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由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也可由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所致,但后者多较轻,可转为慢性,少见情况下可由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多以发热、恶心、呕吐、纳差、厌油起病,多伴腹痛,随病程进展,出现黄疸,随后自觉症状可好转。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明显,可高达1000u/l,胆红素升高,以直胆为主。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3.恶性肿瘤:如壶腹周围癌、胰头癌、胆管癌等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若继发感染也可发热,癌肿本身及胆道梗阻后肝脏淤胆、胆道继发感染均可至腹痛,患者中年男性,需警惕肿瘤可能。查肿瘤指标指导诊断,若B超有阳性发现,必要时需行CT、MRCP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胆道感染
1.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有胆囊疾病的表现,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病人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如出现明显的寒战高热常表示已有并发症。体检常有不同程度范围iede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可有轻度白细胞升高,转氨酶可升高。影像学B超可有胆囊增大,囊壁增厚甚至有\双边影\等,目前患者虽然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现异常,但结合症状及血象,又考虑患者年龄较大故不能排除。
2.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胆道疾病等诱因,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腹膜炎体征,检查可有淀粉酶明显增高,白细胞增高、血糖高、肝功能异常、血钙低等,腹部B超可有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增强CT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的伴背景上若出现质地不均、液化和蜂窝状低密度区,目前结合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且B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为老年男性有过胰腺炎病史且血象略高故不能完全排除。
3.肠梗阻:有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表现,现患者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故暂不考虑
4.高位阑尾炎:患者常有腹痛、胃肠道症状、但常有固定压痛,血象较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此病虽然较少见,但不能完全排除。
5.胃肠道穿孔:患者既往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查体无腹膜炎体征,穿孔暂不考虑.
%%%%%%%%%%腹水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