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7:50: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简便运算

乌苏市西湖镇马场湖小学 赵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13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加法结合 课后反思: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 例2、例3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 车 旅行 情况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二 、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 1 ) 三天 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288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 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 ○ 88+(104+96) 怎么填?

14

(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

(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

(5)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 三 、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主题图(教科书27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然后课件展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引出例3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 作业:练习五的第5、第7。 六、 课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2、出示口算卡片

15

50*70= 125*8= 40*5= 11+7= 4+25= 70*50= 8*125= 5*40= 7+11= 25+4= 4、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5 * 4 = 20 因数 因数 积 1、教学实施 2、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25=25*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1、 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5)*2 方法二: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5)*2=25*(5*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6)*10()15*(6*10) (125*80)*3()125*(80*3) (12*25)*4()12*(25*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16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的文档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k5v280w0072h8v7smx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