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自主招生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1 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 分, 共32分。) 1.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图示中共有4 种物质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 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 火山爆发、地震濒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 C. 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 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3.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能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C.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D. 根据密度数据表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4. 据气象台预报,某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如下表,则台风中心的前进方向是 时间 台风所处位置 8 114°E、21°N 12 20 24 118°E、24°N 115°E、22.5°N 117°E、23°N A. 由西南向东北 B. 由东北向西南 C. 由东北转向西北 D. 由西北向东南 5.如下图所示,R。的阻值和各电表的读数是已知的,Rx是待测电阻,图中不能测出Rx的值的电路是
6.一只量程为100ml的量筒,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l00lml刻度线以上还可以容15ml的水,现给量筒盛水100ml,将一物块轻轻放入水中,从量筒中溢出25ml的水,物块没有触及量筒的底部和侧壁(g=1ON/kg) ,则物块的密度和重力 ( )
3333
A.可能等于1×l0kg/m,0.4N B. 可能等于1×l0kg/m,0.25N
3333
C.肯定等于1×l0kg/m,0.4N D. 肯定等于1×l0kg/m,0.25N
7.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中特殊神经细胞控制的,它对人体体温的变化很敏感。脑温度高于37℃时,人体散热机制(如血管舒张,出汗等)就会活跃起来。 已知37℃时蒸发18g 汗水
所需要的能量为 4300J。某同学步行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35J,而此时该同学通过对流、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33W。 因此还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才能保持37℃的体温不变。 那么该同学步行1h 出汗约
A. 20g B. 30g C.40g D. 50g
18
8.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O作为“示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 6C02+12H20
18
C6H1206+6H20+602
18
18
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
A.在植物体的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葡葡糖(C6H1206)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 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 9.亚硝酸钠(NaNO2) 的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 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将两者分别加热到 320℃ ,不分解的是食盐,能分解并放出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该气体可能是
A.NH3 B.SO2 C.NO2 D.N2
10.对分布于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平均测量结果如下表。如果测量数据来自长白山、武夷山、海南岛,那么以测量结果可以推测甲、乙、丙地区分别是 身体 耳部 尾部 甲地 395 125 115 乙地 460 108 90 丙地 540 80 80
A.长白山、武夷山、海南岛 B.海南岛、武夷山、长白山 C.长白山、海南岛、武夷山 D.海南岛、长白山、武夷山 21.如图所示,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上成一 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他看到光屏上的像的形状为
12.如下左图所示,这一天在北半球上可能是 (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a
P c
d b
13.如上右图所示电路,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当在ab之间加上60V的电压时,接在cd之间的电压表示数为30V,如果在cd之间加上60V的电压,将同样的电压表接在ab
之间时的示数为 ( )
A.20V B.30V C.60V D.120V
14.在化学反应aZn+bHNO3(稀) = cZn(NO3)2+dNO↑+eH2O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为
(
)
A.1 B. 2 C. 3 D. 4
15.如下图所示,一只弹簧测力计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不能忽略,弹
簧及挂钩质量不计,现对弹簧测力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且F1>F2,则 ( )
F1 F2
A.弹簧测力计向左运动,读数为F2 B.弹簧测力计向左运动,读数为 F1
C.弹簧测力计向右运动,读数为F2 D.弹簧测力计向左运动,读数为F1和F2之间的某一数值
16.有五种生物(K、L、M、N、及E),它们属于同一科同一属,下表表示的是它们在六个显著特征方面的情况(“+”表示该物种具有该特征,“–”表示该物种不具有该特征)。
物种 1 K L M N E 2 特征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进化理论,物种最可能的进化路径是特征改变数量最少的那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物种E最可能的祖先是 ( ) A.K B. L C. M D. N
三、非选择题(共66分) 17.(5分)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生长发育高峰,可以说是“定终身”的长个儿关键期。如图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是 ▲ (选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其原因是 ▲ 。
(2)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现外表上的不同.是由于(▲) A.生殖器官成熟的影响 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
C.肺活量显著增大,心脏功能增强的影响 D.大脑发育不断完善的影响
(3)现在,常有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影响学习效果,又影响身体健康。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 ▲ 。并建议同伴应多吃含 ▲ (选填“蛋白质”、“糖类”或“脂
肪”)丰富的食品,因为它是人体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18.(8分)下列有关的物质及相互转化,都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E均为常见单质,F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是常见的还原剂,可与B进一步反应生成D。 ②D+L→F+G
③B+M→G,此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理想形式。 ④C+K→D+E
(1)写出D和F的化学式:D ▲ ,F ▲ 。 (2)转化④在金属冶炼中常用来炼 ▲ 。
(3)A在B中燃烧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两个) ▲ , ▲ 。 (4)为什么说转化③是人类获取能量的理想形式。 ▲ 。
19.(10分)已知:白色Fe(OH)2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Fe(0H)3为红褐色沉淀,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 的方法。
(2)某学生制备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胶头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 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长胶头滴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
方法二:用先去除装置中空气,然后让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法来制备。装置如图,所用试剂: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 (1)在试管口里加入的试剂是 ▲ 。
(2)制备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分两步:第一步,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先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 。
第二步,关闭止水夹,进行Fe(OH)2的制备,这步操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3)把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试管塞去掉,马上能看到白色沉淀在氧气和水作用下变成红褐色,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
20.(11分)现有16g Fe2O3和Cu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100克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当a等于25时,求CuO的质量。 (3)求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a的取值范围。
21.(6分)(1)氢能源是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已知1克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热A焦耳,1克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吸热B焦耳,那么4克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Q= ▲ 焦耳。
(2)如图是水平平衡的杠杆,OA=40cm,OB=50cm,B点所挂物体重60 N。现使杠杆绕O点转动,最终静止在与水平成60°角的位置,此时手拉绳子的最小力F= ▲ N 。
22.(6分)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