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种群高考及高考模拟题
历年高考分布情况 8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9种群的增长方式 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环境容纳量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0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a b a a a a b a C a a 15.10 16.4 16.10 17.4 T14 T29 T21 T19 T27 T19 T33 T27 T27 T8 T25 T8 T15 T15 T15 T33 一、基础知识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标志重捕法a
①种群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一个物种包含多个种群,种群与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隔离;________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②种群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很多特征是种群内________特征的统计值,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特征是种群所特有 的。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特征,________大小是决定死亡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决定种群兴衰;________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③根据年龄结构(如下图)可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图可反应不同年龄组的________和________。蜉蝣和蝉没有________期;替补出生率即_____________,稳定型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________增长。
④标志重捕法适于活动能力________,活动范围________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步骤:捕获部分个体—标志后放回—重捕—计算
2. 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选考a): 种群的分布型有________型(如水稻)、________
型(如杂草)和________型(如瓢虫);种群存活曲线 (如下左图)有________型(I,如人)、________型(II,如水螅、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类)、________型(III,如牡蛎) 3. 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环境容纳量a:
图形 ________增长(“________”形增长) ________增长(“________”形增长) Nt=N0λt 条件 特点 增长率 资源、空间____,不受其它生物制约 资源、空间____,受其它生物制约 起始增长____,后期增长快,____K值 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不断增加 起始____增长,K/2时增长____,此后增长____,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________ 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K/2时最大;增长速率逐渐减少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增长速率=(末数—初数)/时间 K/2的应用:①K/2时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再生能力________,养殖时,捕获后种群数量维持在________处,以保证持续获取________,有保持________;②有害生物防治时,使有害生物数量严格控制在________。
3. 环境容纳量a:环境容纳量指在长时期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K值;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的影响。 4.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选考c—必修3P71): 5. 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
①大多数种群数量波动是_____________;因______而表现为非周期波动;欧洲灰鹭在1928-1977年的50 年间表现为_______波动;东亚飞蝗在我国上千年的数量表现为_______波动。
②任何波动只要在二个波峰之间_______________相等就可称为周期波动;种群周期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________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表现为周期波动。
③(选考a)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外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源因素包括________调节(如鸟类的领域行为)和________调节 二、高考及高考模拟题 1.(17年4月15T)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2.(16年10月25T)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3.(16年4月19T)下列美于种群的表述,销误的是( )
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 B.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
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4.(16年4月27T)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 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 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
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
5.(16年3月温州市模拟19T)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物种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会变小的是( )
6.(吴越联盟17届第二次联考25T)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两倍
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
7.(17年2月温州市模拟16T)下列关于某动物种群数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越多
B.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就稳定不变 C.性比率为1:1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D.可依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8.(17年2月温州市模拟28T)某生物种群大量迁入一个新环境后,λ值(n+1年的种群数量是n年的λ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0~t1种群加速增长,t1时增长最快 B.t1~t2种群数量持续减少,t2时数量最少 C.t2时种群数量为t1时种群数量的1/2
D.新环境条件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
9.(台州市17届期末25T)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λ值(λ=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λ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10.(绍兴市17届3月8T)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比率均为1:1
B.各国人口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保持零增长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11.(绍兴市17届3月14T)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B.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C.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D.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
12.(17届衢州、丽水、湖州、舟山3月联考16T)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
B.数量达到K/2前,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C.数量超过K/2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若为某鱼种群,K值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3.(宁波市九校17届1月联考8T)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14.(宁波市九校17届1月联考18T)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方,因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小 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看到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染色体
C.调查人类色盲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D.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 15. 右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