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数: 3学时 课 题:§3-3 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了解点的投影规律与投影轴投影面的关系; 2、掌握求作、分析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点的投影的几种方法及投影分析。 教学难点:
点与投影轴、投影面关系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 具: 挂图、示教板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视图的三等关系是如何叙述的?
2、三投影面体系中各个平面的代号分别是什么? (引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元素。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投影特性和规律,能够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达的内容。 (讲授新课)
§3-2 点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二、点的投影标记(图3-9) 空间点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H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V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W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
三、点的三面投影 四、点的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Z轴,即 a′a′′⊥OZ;
(3)点的水平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Z
例:找一点的三面投影(已知一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
五、点的坐标
A点到W面的距离为X的坐标值 A点到H面的距离为Z的坐标值AA点到V面的距离为Y的坐标值
X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左右位置;(横标) Y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前后位置;(纵标) Z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高低位置。(高标) 六、点的投影与坐标
水平面投影a由A点的x、y两坐标确定。 正面投影a′由A点的x、z两坐标确定。 侧面投影a′′由A点的y、z两坐标确定。 例:已知点A(20,35,10),求作它的三面投影。
点表示为A(x,y,z)
例: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作其第三面投影。 七、两点的相对位置
X坐标确定左右相对位置 X值大者在左边 Y坐标确定前后相对位置 Y值大者在左边 Z坐标确定上下相对位置 Z值大者在左边
八、重影点的投影
当空间两点的某两个坐标值相等时,该两点处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射线上,则这两点对该投影面的投影重合于一点。空间两点的同面投影重合于一点的性质,称为重影性,该两点称为重影点。
重影点有可见性问题。在投影图上,如果两个点的投影重合,则对重合投影所在投影面的距离较大的那个点是可见的,而另一点是不可见的,应将不可见的字母用括号括起来,如(a′′)、(b′)。 (巩固练习)
1、作A(20,30,10)的直观图;
2、已知空间A(20,30,10),B点在A点上12mm,右8mm,前10mm,求作B点。 (课堂小结)
1、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什么? 2、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3、空间点的相对位置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4、点的空间直观图的作法是什么?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习题集P20 3-4-1、P21 3-4-2 ①②③④、P22 3-4-3 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
习题集P23 3-4-4 ④⑤
P24 3-5-1 ①②③ P25 3-5-2 ③④
相关推荐: